特別是看見封蔚一臉傻笑的時候。
大寶小寶倒是高興的很,餘柏林終於和他們是一家人了。
嗯,現在該稱呼為封柏林了。
封庭的確有等大寶登基之後,再由大寶給餘柏林加封之意。
但他轉念一想,大寶登基,餘柏林定是輔佐大寶之人。
餘柏林雖然功勞顯著,但朝中之人總是因餘柏林年齡而對其說三道四——或許也是因為餘柏林除年齡之外,也沒其他可被他人說道的地方了。
所以封庭為了讓餘柏林壓得住眾位文臣,必須給其增加籌碼。
因內閣之人還未致仕,餘柏林無法再升官職,因此封爵是必須之舉。
至於賜姓,這個的確是因為封蔚和餘柏林的感情,促使封庭想到此事。
讓大寶賜姓也成,但封庭想著,長兄如父,還是自己承認餘柏林,才能讓封蔚更加心安吧。
封庭在退位之前,仍舊為家人想的十分周到。
封庭還認為,餘柏林的功勞,封伯已經算是少算了。
隻是封的太高,以後封無可封,難免又有朝臣嘰嘰歪歪。
之後加封,就交給兒子來吧。
這一切做妥當之後,封庭就正是下旨退位禪讓,退居泰安宮,稱太上皇。
大寶完成登基大典,繼任為皇。
.....................................
一個新時代的開啟,總是會有阻力的。
特別是皇上頭上還壓著太上皇,怎麼看,都像是會出現新老一派鬥爭的局麵。
然而,大家想太多。
封庭說是退居泰安宮,待大寶登基半年,差不多皇帝的事務都理順之後,他就攜太後離京出遊去了。
並且更讓朝臣們崩潰的是,還是留書出遊,目的地未定。
這特麼能好?
朝臣們的折子如同雪花一樣飛進宮裏。大寶隻得攤手道,太上皇是他爹,太後是他娘,他能怎麼辦?
從來沒聽說過有皇上還管的了太上皇的。
朝臣們都崩潰了。
皇帝陛下在任的時候就很任性,結果退位了好似更任性了。
並且,以前皇帝陛下還必須上朝,朝臣們還能逼迫皇帝陛下稍稍安分些。現在皇帝陛下成了太上皇,更沒人管得住他了。
這時候老老實實待在京城,按時上朝拱衛京師的德王殿下,在跟太上皇對比之後,似乎都讓朝臣對其好感度增加了不少。
這麼一對比,顯得德王殿下都已經不算任性了。
至於當今皇帝陛下。哦,朝臣們無話可說。
比起之前任性的陛下,實在是太完美太仁厚太好說話了。
雖然還是堅持原則,但是至少不會和之前的皇帝陛下一樣不但不聽人說話,還會擺出一張嘲諷臉,生怕氣不死朝臣一樣。
有了皇帝陛下的對比,大寶這位皇帝的確十分寬厚仁慈了。
當然,太上皇封庭跑沒影了,隻是其他朝臣得到的消息。實際上封庭還是很注意安全,他的行跡,大寶等人都是知曉的。
又過了一年,不僅封庭跑了,金刀衛指揮使鄭牧攜夫人婉柔公主也跑了。
鄭牧以自己曾經在邊疆浴血奮戰,身上有多處舊傷為由,早早致仕,大寶哭笑不得。
大寶私下跟餘柏林吐槽道:“林,鄭大人就是隻是想當父皇一個人的金刀衛指揮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