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如此,唐高宗還沒有馬上廢掉王皇後的意圖。武則天認為,有王皇後在,她自己就不得安寧,更不可能當上皇後。這一勁敵必須掃除。
永徽四年(653)末,武則天生了一個女孩。唐高宗很喜愛,視為掌上明珠;王皇後無兒無女,也很喜歡。永徽五年初春的一天,王皇後來到武則天的住所,看視胖乎乎的小公主。王皇後一走,武則天就偷偷扼殺了自己的女兒,並給她蓋上了被子。一會兒,唐高宗來了,武則天裝出笑臉,走到床前,去抱公主。一揭被子,便驚慌失措,大哭起來。高宗被這突如其來的事弄得摸不著頭腦,就問身邊的人是怎麼回事。得到的回答是:皇後剛來過。高宗大怒,說道:一定是皇後幹的。武昭儀見陰謀得逞,又抽泣著把王皇後的罪狀訴說了一遍,從而激怒高宗,使他將皇後廢立,提上了議事日程。
此事未必完全可靠。但事實上,此時確已拉開廢立皇後的序幕。
二、皇後廢立之爭
永徽六年(655),唐朝最高統治集團圍繞著皇後廢立問題的爭論形成兩大派別。
爭論的一方是貞觀老臣,以宰相為主,其代表人物是長孫無忌、褚遂良、於誌寧、柳睪、韓瑗和來濟。
長孫無忌,河南洛陽(今洛陽市)人。祖上本是鮮卑貴族,姓拓跋氏。北魏時戰功最多,又為宗室之長,故改姓長孫。高祖稚,西魏太保、馮翊文宣王。曾祖子裕,西魏衛尉卿、平原郡公。祖兕,北周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襲平原公。父晟,隋右驍衛將軍。妹即太宗之文德皇後。家世異常貴盛。無忌幼時,與秦王李世民關係密切。後參預“玄武門之變”,功居第一,進封齊國公。貞觀年間,屢見寵遇,位至宰輔。在宰相馬周等相繼病故後,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事,獨攬相權,深得太宗倚重。曾力主以晉王治為皇太子。太宗死後,他以國舅、太尉、顧命大臣的身份輔佐高宗,地位十分尊崇。
褚遂良,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其先世居住在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後渡江仕於南朝。高祖湮,梁禦史中丞。曾祖蒙,太子中舍人。祖筁,陳秘書監。父亮,唐初“十八學士”之一,曆任通直散騎常侍等職。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隸書。貞觀時日漸重用,官至中書令。太宗臨死前,命遂良與無忌共同輔導太子,並令遂良草錄遺詔。高宗即位,奉遺詔輔政,頗有權勢。
於誌寧,雍州高陵(今陝西高陵)人。出自鮮卑貴族。曾祖謹,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時任太師,封燕國公。祖義,隋潼州總管,建平郡公。父宣道,隋內史舍人。家世相當煊赫。誌寧初從太宗征討,後又兼輔太子承乾,為太宗所重,官至侍中、太子左庶子。永徽元年(650),加光祿大夫,進封燕國公,繼續擔任宰相。
雖然如此,唐高宗還沒有馬上廢掉王皇後的意圖。武則天認為,有王皇後在,她自己就不得安寧,更不可能當上皇後。這一勁敵必須掃除。
永徽四年(653)末,武則天生了一個女孩。唐高宗很喜愛,視為掌上明珠;王皇後無兒無女,也很喜歡。永徽五年初春的一天,王皇後來到武則天的住所,看視胖乎乎的小公主。王皇後一走,武則天就偷偷扼殺了自己的女兒,並給她蓋上了被子。一會兒,唐高宗來了,武則天裝出笑臉,走到床前,去抱公主。一揭被子,便驚慌失措,大哭起來。高宗被這突如其來的事弄得摸不著頭腦,就問身邊的人是怎麼回事。得到的回答是:皇後剛來過。高宗大怒,說道:一定是皇後幹的。武昭儀見陰謀得逞,又抽泣著把王皇後的罪狀訴說了一遍,從而激怒高宗,使他將皇後廢立,提上了議事日程。
此事未必完全可靠。但事實上,此時確已拉開廢立皇後的序幕。
二、皇後廢立之爭
永徽六年(655),唐朝最高統治集團圍繞著皇後廢立問題的爭論形成兩大派別。
爭論的一方是貞觀老臣,以宰相為主,其代表人物是長孫無忌、褚遂良、於誌寧、柳睪、韓瑗和來濟。
長孫無忌,河南洛陽(今洛陽市)人。祖上本是鮮卑貴族,姓拓跋氏。北魏時戰功最多,又為宗室之長,故改姓長孫。高祖稚,西魏太保、馮翊文宣王。曾祖子裕,西魏衛尉卿、平原郡公。祖兕,北周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襲平原公。父晟,隋右驍衛將軍。妹即太宗之文德皇後。家世異常貴盛。無忌幼時,與秦王李世民關係密切。後參預“玄武門之變”,功居第一,進封齊國公。貞觀年間,屢見寵遇,位至宰輔。在宰相馬周等相繼病故後,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事,獨攬相權,深得太宗倚重。曾力主以晉王治為皇太子。太宗死後,他以國舅、太尉、顧命大臣的身份輔佐高宗,地位十分尊崇。
褚遂良,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其先世居住在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後渡江仕於南朝。高祖湮,梁禦史中丞。曾祖蒙,太子中舍人。祖筁,陳秘書監。父亮,唐初“十八學士”之一,曆任通直散騎常侍等職。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隸書。貞觀時日漸重用,官至中書令。太宗臨死前,命遂良與無忌共同輔導太子,並令遂良草錄遺詔。高宗即位,奉遺詔輔政,頗有權勢。
於誌寧,雍州高陵(今陝西高陵)人。出自鮮卑貴族。曾祖謹,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時任太師,封燕國公。祖義,隋潼州總管,建平郡公。父宣道,隋內史舍人。家世相當煊赫。誌寧初從太宗征討,後又兼輔太子承乾,為太宗所重,官至侍中、太子左庶子。永徽元年(650),加光祿大夫,進封燕國公,繼續擔任宰相。
柳睪,蒲州(今山西永濟一帶)人。祖慶,西魏宰相,封平齊景公。祖旦,隋太常少卿,封新城縣公。父則,隋左衛騎曹。門望較盛,且與隋、唐皇室也有一定姻親關係。高宗即位後,柳睪因是王皇後的舅父,漸被重用。永徽三年,官至中書令。
韓瑗,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人。曾祖褒,西魏、北周重臣,以少保致仕,封三水縣公。祖紹,隋太仆少卿,封金崖縣公。父仲良,唐刑部尚書、秦州都督府長史,封潁川縣公。瑗襲父爵,與長孫無忌及李唐皇室有間接的姻戚關係。永徽三年(652),拜黃門侍郎,四年參預朝政,五年,加銀青光祿大夫。六年,又遷侍中,兼太子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