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1 / 3)

家誰也沒長兩顆腦袋!

偏偏皇帝是個喜歡和人談話的。皇帝和顏悅色的找來某幾個心腹聊天,皇帝說:“你們覺得朕應該傳位給哪一個兒子呀?朕好為難哦!朕想征求一下你們的意見。隨便說,沒關係,說啥都可以呀!”

大家都誠惶誠恐了,大家都低頭看地縫:“皇上聖明皇上必有決斷。”

皇帝得意了幾天,然後就感覺有點無聊。於是,他在自己的日記裏得意而苦惱的寫:“當皇帝,難!做一個太過出類拔萃的好皇帝,更難!天下誰能知朕心?可歎朕‘孤家寡人’沒有一個能說心裏話的真正朋友。朕好悲哀啊!”

解學士如果泉下有知,大概也會有點悲哀的。

這些就是近期發生在京城的事情了。

…………

景家出了京城,下太行,過洛邑,渡白馬之津,自潼關進了關中。

清晨。太陽才出地平線。關中靠山的一個村莊裏,家家上空起了炊煙。

男人們從井裏抬水回來,匆匆吃了飯,又抗著農具去田裏。這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了,趁著早上這點時間給地裏拔草除蟲子,不然中午的日頭——那可真有點兒受不了。

女人們把水缸裏的水舀出來做飯,喂豬。清理打掃床上地下,打開門窗通風。早上這頓“朝食”一般得吃幹糧,吃得更好些。大家都舍得用料。下午日落時候的“宵食”就可以簡單點,多半吃些稀飯菜湯,一家人說說笑笑吹了燈就是一天。

家裏的老人孩子,一般在這個時候也都起床了。鄉間夜裏,沒有什麼遊戲,這可和京城裏大大的不同。甚至整個村子裏,都找不出多少蠟燭來。於是天黑後人們隻好睡覺,等到日出雞鴨狗叫起來,也沒有誰還睡得著了。

人們匆匆合上自家院門。或者簡易的掛個鎖,或者隻用樹枝一鉤,就各自走出門來向地頭而去。孩童們行走的方向又有不同。男孩子們不情願的慢吞吞的向東南方向的一個小院子走去。大老遠兒的就聽見有誰家的娘子笑著招呼:“景家嬸兒!這麼早就摘果子去了!”

…………

三年前,村裏麵來了一家外鄉人。從外麵一看,大家就知道這是那些傳說裏麵的大城鎮,才能出來的人。也看不出這一家子都是做什麼的!說是官?有些太和氣。說是商人?哪有商人往這種窮鄉僻壤跑的!

這家人引起了整個村子的好大興趣。男人女人們蹲在田間地頭議論他們家人。衣裳更是大家說不出來的好麵料!說句話先笑又賠禮,讓你感覺手都沒地方擱!

可是大家不怎麼敢跟他們家的人多來往:萬一是什麼逃犯咋辦,會不會被牽連了!後來時日久了,見他們也沒有長出三丈長的門牙和閃耀藍光的指甲來。官吏跑來收稅也沒有把他們拘拿起來。老族長和族裏的幾個長輩談了半月,大家一起去請那青年人了:“咱村裏早就想請個識字先生了!您若是願意村裏就把地白給你種,每家送你一籃子雞蛋!”

景真就這麼成了一群蒙童的先生。某日對張遠香自嘲,隻說自己是“半饑半飽清閑客,無鎖無枷自在囚。”張原香知他心中抑鬱,提筆來改“無饑無飽三屍去,半枷半鎖是神遊。”景真哈哈一笑,這才放開了心懷。撂了手去。

景家人也開始和村中來往。村中人更對“居然識字的”一家相當感興趣!大家紛紛找借口,跑到景家去看熱鬧,當然會找個名義。什麼送果子,借針線。一來二去,大家就都熟悉起來了。

大家本來不知道景先生才學如何。過了一陣子,才發現自家的孩子好似都像模像樣懂事很多。加上村裏人對景家人印象很好。於是眾人幹脆擁戴他們到小學堂去住。這一家姓景的外姓人,這就算是在村裏紮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