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俄羅斯的經濟體製,與朝鮮、古巴和舊時代的蘇聯相比,擁有資本主義自由生產的諸多優勢;而與美國、日本和歐盟相比,國家權威的力量又顯得舉足輕重,表現出很多的社會主義特征。這種相得益彰的經濟體製,是普京在第一任總統執政時代實現國家經濟恢複的關鍵。而這種打破國家製度及其意識形態層麵的單純信仰,以及將經濟發展路線與國家具體情況緊密結合的改革方針,早在25年前鄧小平時代的中國,就已執行並取得成效了。

普京在第一個總統任期,致力於經濟問題的逐一解決和經濟水平的穩步恢複,而在實現連任以後,主要的發展目標就是力促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崛起騰飛。

早在2003年,普京就提出了未來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目標:10年之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翻一番的目標,同時保證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雙重提升,以此實現居民貧困率的不斷降低,到2010年,俄羅斯的貧困人口占比要不高於10%。

這種願景的提出,成為普京能夠贏得民心,並喜獲連任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連任以後的經濟體製探索過程中,普京仍然以法律和政治層麵的權威為前提,他於2004年以修改地方領導選舉的方式,確立了中央對地方違法行為的處決權力,使得憲法和中央法規的幹預機製與管製力量普遍運作於各個聯邦區之內。以政治手段促動經濟變革,這是其“強人治國”路線中的一個重要見證。

除了法律改革的持續進行外,金融機製和財政機製的改革創新也是普京優化和完善經濟路線的必然舉措。金融市場環境的穩健和財政赤字的逐漸降低,不但使俄羅斯在2008年的次貸危機中有驚無險,而且在次貸危機到來的前夕,俄羅斯的外彙儲備量也持續增加,其外彙儲備的數量名列世界第三,僅次於亞洲的中國和日本。

而在細節政策調整方麵,普京同樣沒有放棄。他在連任總統以後,以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內需增長的不斷提高、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的不斷升級,同時增強對高科技產業的扶持力度,使得俄羅斯的經濟增長不斷呈現出量的猛增,也實現了一定程度上質的飛躍,泡沫經濟、虛擬經濟和影子經濟的不良詬病被逐漸消除,財政稅收機製趨於穩定,經濟犯罪率也降至曆史上的最低點。

在普京連任總統以後的經濟發展時期中,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有目共睹的高度。如果以經濟水平作為綜合國力的核心競爭指標,那麼俄羅斯的綜合國力在2005年已經超過了世界公認的經濟強國意大利,僅次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排列在第六位。由此可見俄羅斯在普京時代於經濟發展方麵取得的驚人成效。

總之,俄羅斯的經濟體製,與朝鮮、古巴和舊時代的蘇聯相比,擁有資本主義自由生產的諸多優勢;而與美國、日本和歐盟相比,國家權威的力量又顯得舉足輕重,表現出很多的社會主義特征。這種相得益彰的經濟體製,是普京在第一任總統執政時代實現國家經濟恢複的關鍵。而這種打破國家製度及其意識形態層麵的單純信仰,以及將經濟發展路線與國家具體情況緊密結合的改革方針,早在25年前鄧小平時代的中國,就已執行並取得成效了。

普京在第一個總統任期,致力於經濟問題的逐一解決和經濟水平的穩步恢複,而在實現連任以後,主要的發展目標就是力促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崛起騰飛。

早在2003年,普京就提出了未來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目標:10年之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翻一番的目標,同時保證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雙重提升,以此實現居民貧困率的不斷降低,到2010年,俄羅斯的貧困人口占比要不高於10%。

這種願景的提出,成為普京能夠贏得民心,並喜獲連任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