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與“黑馬”(1 / 2)

“白熊”與“黑馬”之間的博弈與合作,自此拉開了序幕。但由於“梅普”組合之間,梅德韋傑夫的笑臉隻是表麵,普京“冷血”的表情才是支撐俄羅斯外交的支柱,因而在與梅德韋傑夫交談合作的時候,奧巴馬感到的是順暢,雙方達成的合作協議,也不僅僅局限於上述製裁伊朗的方麵。可一旦與普京展開會晤,奧巴馬則會顯得小心,以至於他在2009年與普京第一次展開會晤以後,“二人就幾乎沒有眼神交流”。

2012年,普京告別了總理之位,重新回歸到總統的寶座上,這也給了奧巴馬一個比較危險的信號,美國和俄羅斯,圍繞著兩個強勢領袖之間,其競爭態勢再度進入白熱化的階段。

普京將梅德韋傑夫時代俄羅斯和美國簽署的很多核協議條約中,凡是不利於俄羅斯的條款悉數作廢,這讓奧巴馬在環北極區域的戰略布局變得一片混亂。

2012年6月18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七次峰會在墨西哥洛斯卡洛斯舉行。在參加這次峰會的諸多首腦中,最受關注的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會議中,兩位領導人舉行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會晤,主要焦點是敘利亞危機的“共識”。

盡管在化解敘利亞危機的過程中,兩位軍事大國的領導人應當在很多立場上抱有一致性的看法。但是,普京和奧巴馬之間卻幾乎並不注意對方,肢體語言也很冷漠,恰似一場氣氛環境都顯得“冷冰冰”的“商務會談”。

針對敘利亞危機,奧巴馬秉持著世界第一大國的高端姿態,首先在新聞發布會上鄭重其事地宣稱:敘利亞各方除了要做到立即停火、啟動政治進程之外,更“必須設立政治進程,以避免內戰和我們過去幾周看到的恐怖事件”。

盡管普京也表示,在奧巴馬的話語信息中,能針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找到不少共同點”,但是縱然奧巴馬一再回避像小布什那樣與普京發起的正麵衝突,最終也沒有在兩個多小時的會談中挖掘出任何溫情,非但臉上看不到任何笑容,單在媒體之前需要握手的同時,兩人卻也都沒有起立。

本次會談的結果,加上幾次見麵時的冷漠,傳到國際媒體那裏,有關兩人“不和”的說法便逐漸成為國際新聞中的熱議。這種情形和小布什與普京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小布什雖然知道大國與大國之間要以競爭為基本的生存原則,對此也曾對普京存有敵意,可在與普京會晤的時候,卻總是力求展現二人之間的親密與友好,因此媒體中存在“喬治-弗拉基米爾秀”的說法。早在2001年斯洛文尼亞小布什首次會晤普京的時候就表明:“有一點感覺到普京的心靈。”

盡管奧巴馬力求回避與普京的“口水戰”,主觀上促進與普京的夥伴關係,可是一旦進入會晤階段,反而常遭遇冷場,盡管在本次峰會上,奧巴馬對普京說過這樣的話:“我期盼再次出訪俄羅斯,也期望在美國招待你。”

“白熊”與“黑馬”之間的博弈與合作,自此拉開了序幕。但由於“梅普”組合之間,梅德韋傑夫的笑臉隻是表麵,普京“冷血”的表情才是支撐俄羅斯外交的支柱,因而在與梅德韋傑夫交談合作的時候,奧巴馬感到的是順暢,雙方達成的合作協議,也不僅僅局限於上述製裁伊朗的方麵。可一旦與普京展開會晤,奧巴馬則會顯得小心,以至於他在2009年與普京第一次展開會晤以後,“二人就幾乎沒有眼神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