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和平年代,人們驚奇地發現,俄羅斯民間因豪飲而死亡的人數竟遠遠超過了在戰場上犧牲的人數。例如在勃列日涅夫的統治之下,蘇聯已經進入了全盛時期。然而就在這一時期內,俄羅斯平均每人每年的伏特加飲用量高達15公斤,而每年因豪飲和酗酒死亡的人數高達3萬。與此相比,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死亡人數也沒有超過1.5萬。
盡管俄羅斯人養成的豪飲習慣是出於驅寒和健身的需要,但近年來,從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表明,俄羅斯人民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征並不適合飲用大量酒精飲品。各種高度數的烈酒,尤其是伏特加,一經進入人體,很容易引發酒精中毒。隻是,出於對國家經濟利益的需要,官方部門對科學真相仍舊不以為然,對飲酒風氣的提倡和鼓勵也一如既往,甚至變本加厲。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為了緩解政府的稅收危機,更是不加節製地在民間“勸酒”,自此,飲酒風氣在俄羅斯達到了高峰。
20世紀80年代,俄羅斯男性的平均壽命是64歲,而到了90年代便驟降為58歲。這些都是以伏特加為首的各種烈酒泛濫造成的惡果。
與大多數俄羅斯人不同,普京是一個飲酒卻不酗酒的人。普京身體健康,體魄強壯,但這些都是由漫長歲月裏的體育鍛煉所得,與飲酒毫無關係。普京在大學期間也有過與同學豪飲於黑海岸邊的經曆,在民主德國工作期間,他也常坐在酒店裏悠閑地品嚐德國啤酒。不過,他鮮少以酗酒為榮耀,更在漫長的總統生涯中保持幾乎滴酒不沾。
2010年,普京居總理之位,與師弟梅德韋傑夫共同合作管理國家時,在改善國民生計方麵出台了禁酒政策。普京知道,飲酒在國民生活中已經成為餐飲文化體係裏根深蒂固的一部分,而且與各大餐飲加工企業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經濟利益關係。因此強行禁酒,必然是不得民心的。為此,在他的倡議和梅德韋傑夫的執行下,溫和而有序的禁酒政策慢慢“浮出水麵”。
不過,“梅普”時代的禁酒政策,實際上並沒有多少硬性的製度或法規,大多是通過鼓勵少喝的形式,輔之以必要的健康廣告宣傳,因此實際上的效益並不是很明顯,以至於有時普京自己也對全民禁酒的管理感到“有點犯難”。但是,他和梅德韋傑夫以身作則,確實帶動了一批酒徒逐漸戒除了豪飲的習慣,並開始為自身的健康著想。
普京能夠禁酒,首先在於他不酗酒。不論是辦公期間,還是與朋友聚宴,他往往以飲料代替烈酒。
與普京一樣,梅德韋傑夫也更喜歡飲用綠茶和礦泉水,對伏特加並無興趣。2010年年初,有人親眼看見“梅普”二人在莫斯科的一家咖啡廳裏觀看俄羅斯國內聯賽的一場比賽,兩人在觀看過程中都隻是喝咖啡,對於醇香的美酒則不予理睬。
而到了和平年代,人們驚奇地發現,俄羅斯民間因豪飲而死亡的人數竟遠遠超過了在戰場上犧牲的人數。例如在勃列日涅夫的統治之下,蘇聯已經進入了全盛時期。然而就在這一時期內,俄羅斯平均每人每年的伏特加飲用量高達15公斤,而每年因豪飲和酗酒死亡的人數高達3萬。與此相比,蘇聯在阿富汗戰爭中死亡人數也沒有超過1.5萬。
盡管俄羅斯人養成的豪飲習慣是出於驅寒和健身的需要,但近年來,從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表明,俄羅斯人民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征並不適合飲用大量酒精飲品。各種高度數的烈酒,尤其是伏特加,一經進入人體,很容易引發酒精中毒。隻是,出於對國家經濟利益的需要,官方部門對科學真相仍舊不以為然,對飲酒風氣的提倡和鼓勵也一如既往,甚至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