⒉內科檢查:主要檢查血壓、心肺聽診、腹部觸診、神經反射等項目。
⒊外科檢查:主要檢查皮膚、淋巴結、脊柱、四肢、肛門、疝氣等。
⒋眼科檢查:檢查視力、辨色、眼底用裂隙燈顯微鏡判斷有無眼疾。
⒌耳鼻喉科檢查:檢查聽力、耳疾和鼻咽部的疾病。
⒍口腔科檢查:檢查口腔疾患和牙齒。
⒎婦科檢查:已婚女性的檢查項目,則應根據需要進行宮頸刮片、分泌物塗片、TCT(超薄細胞學刷片)等檢查。
⒏放射科檢查:進行胸部透視,必要時還要加拍X光片。
⒐檢驗科檢查:檢查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規、血生化(包括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蛋白等)、血清免疫、血流量、腫瘤標誌物、激素、微量元素等。
⒑輔診科檢查:檢查心電圖、B超(肝、膽、胰、脾、腎、前列腺、子宮、附件、心髒、甲狀腺、頸動脈)、TCD(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判斷腦血管的血流情況)、骨密度等項目。
5.不同年齡的體檢項目
專家指出,健康體檢不是每個人都一樣,年齡不同,體檢項目也有所不同。隻有根據不同年齡、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才可以有效發揮體檢的作用。
以下為不同年齡段主要的體檢項目:
⒈青少年:主要檢查生長發育的一些指標,如身高、體重、血壓、肺活量或肺功能、骨齡等。此外對青少年進行視力、色覺等方麵的檢查也很重要。
⒉中青年:主要測量身高、體重、腹圍、血壓,目的是為了了解有無肥胖、高血壓等情況。還要做空腹血糖、血脂等血液檢查。血糖、血脂過高和動脈血管的硬化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動脈硬化則會導致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嚴重疾病。此外,35歲之後應尤其注重對心髒方麵的檢查,所以中青年朋友最好也做心電圖的檢查。男性從40歲開始每2年檢查1次肝髒,每3年要進行1次心髒檢查。
⒊中老年:當女性過了45歲,男性過了50歲後,應定期檢查骨密度,以預防發生骨質疏鬆。對中老年男性而言,也不可以忽視對於前列腺方麵的檢查。尤其是有泌尿問題,如尿頻、尿急、夜尿多的中老年男性,更不可以忽視這項檢查。男性從50歲起每年檢查一次,對於那些長期大量飲酒、長期服用藥物以及患有肝炎的人更要如此。此外,每年還要做1次腹部B超,檢查肝髒內脂肪含量是否超過5%。從50歲開始每2年做1次心髒檢查,從60歲開始則每年1次。
⒋老年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除進行常規的體檢項目之外,每年進行1次眼底檢查也十分重要。
6.什麼是B超檢查
B型超聲是一門新興學科,近幾年來發展非常快,它已經成為現代臨床醫學上不可缺少的診斷方法。
超聲的診斷起源於上世紀40年代。在50年代初期,A型超聲診斷法應用於臨床,不久後B型、M型和D型超聲也相繼問世。到70年代後,B型快速成像技術興起,80年代初,脈衝和彩色D型超聲研製成功。如今彩色顯像的成功,使得心髒、動靜脈、淋巴管、膽道等聲像圖更加逼真、一目了然。
近幾年來,介入性超聲的逐漸普及,體腔探頭和術中探頭的應用,逐漸擴大了診斷範圍,同時也提高了診斷與治療水平。如食管探頭、胃和十二指腸探頭、腹腔探頭、陰道探頭、宮腔探頭和直腸、尿道探頭等等。B超對受檢者無痛苦、無損傷、無放射性,而且還可以重複使用,受到醫生和病人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