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宏觀營銷環境分析(1 / 3)

(五)人口的地理遷移變化

在中國,1950—2005年間,上海的人口增加了730萬。同一時期,南京這樣的二線城市人口增加了10倍,而在西部的新疆烏魯木齊的人口增加了6倍。這種城市化遷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二是中西部人口向東南沿海城市遷移。人口的地理遷移給城市帶來了發展新的機會,諸多行業將受益於我國的目前城市化進程,比如房地產行業、建材行業、水泥行業等。

(六)人口的教育水平變化

受教育人口數量的上升,提高了整個國民的素質,也提高了產品需求的檔次。隨著我國初、高等教育的發展,市場對書本、雜誌、旅遊、個人電腦和網絡服務的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未來的勞動力中白領工人的比例也在上升。

二、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一般是指影響企業市場營銷方式與規模的經濟因素,如消費者收入與支出狀況、經濟發展水平等。

(一)收入與支出狀況

1.消費者收入水平

消費者收入是指消費者個人從各種來源中所得的全部收入,包括消費者個人的工資、紅利、租金、贈予等收入。消費者的購買力來自消費者的收入,但消費者並不是把全部收入都用來購買商品或服務,能形成購買力的收入隻是個人總收入的一部分。

在研究消費者收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國民生產總值。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與購買力的重要指標。從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中,可以了解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和速度。一般來說,工業品的營銷與這個指標有關,而消費品的營銷則與此關係不大。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越快,對工業品的需求和購買力就越大,反之越小。

(2)人均國民收入。一般來說,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國民對消費品的需求和購買力就越大,反之越小。根據近40年的統計,一個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達到5000美元,機動車就可以普及,其中小轎車約占一半,其餘為摩托車和其他類型車。

(3)個人可支配收入,是指個人收入中扣除稅款和非稅性負擔後所得餘額。它是個人收入中可以用於消費支出或儲蓄的部分,構成實際的購買力。

(4)個人可任意支配收入,是指個人可支配收入中減去用於維持個人與家庭生存不可缺少的費用(如房租、水電、食物、燃料、衣著等項開支)後剩餘的部分。這部分收入是消費需求變化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企業開展營銷活動時所需要考慮的主要對象。因為這部分收入主要用於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開支,一般用於購買高檔耐用消費品、旅遊、儲蓄等,它是影響非生活必需品和勞務銷售的主要因素。

(5)家庭收入。很多產品是家庭為基本消費單位進行購買的,如冰箱、抽油煙機、空調等。因此,家庭收入的高低會影響很多產品的市場需求。一般來說,家庭收入高,對消費品需求大,購買力也大;反之,則需求小,購買力也小。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營銷人員在分析消費者收入時,還應區分“貨幣收入”和“實際收入”,隻有“實際收入”才影響“實際購買力”。實際收入和貨幣收入並不完全一致。由於通貨膨脹、失業、稅收等因素影響,有時貨幣收入增加,而實際收入卻可能下降。實際收入是扣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實際購買力的反映。

(五)人口的地理遷移變化

在中國,1950—2005年間,上海的人口增加了730萬。同一時期,南京這樣的二線城市人口增加了10倍,而在西部的新疆烏魯木齊的人口增加了6倍。這種城市化遷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二是中西部人口向東南沿海城市遷移。人口的地理遷移給城市帶來了發展新的機會,諸多行業將受益於我國的目前城市化進程,比如房地產行業、建材行業、水泥行業等。

(六)人口的教育水平變化

受教育人口數量的上升,提高了整個國民的素質,也提高了產品需求的檔次。隨著我國初、高等教育的發展,市場對書本、雜誌、旅遊、個人電腦和網絡服務的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未來的勞動力中白領工人的比例也在上升。

二、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一般是指影響企業市場營銷方式與規模的經濟因素,如消費者收入與支出狀況、經濟發展水平等。

(一)收入與支出狀況

1.消費者收入水平

消費者收入是指消費者個人從各種來源中所得的全部收入,包括消費者個人的工資、紅利、租金、贈予等收入。消費者的購買力來自消費者的收入,但消費者並不是把全部收入都用來購買商品或服務,能形成購買力的收入隻是個人總收入的一部分。

在研究消費者收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國民生產總值。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與購買力的重要指標。從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中,可以了解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和速度。一般來說,工業品的營銷與這個指標有關,而消費品的營銷則與此關係不大。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越快,對工業品的需求和購買力就越大,反之越小。

(2)人均國民收入。一般來說,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國民對消費品的需求和購買力就越大,反之越小。根據近40年的統計,一個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達到5000美元,機動車就可以普及,其中小轎車約占一半,其餘為摩托車和其他類型車。

(3)個人可支配收入,是指個人收入中扣除稅款和非稅性負擔後所得餘額。它是個人收入中可以用於消費支出或儲蓄的部分,構成實際的購買力。

(4)個人可任意支配收入,是指個人可支配收入中減去用於維持個人與家庭生存不可缺少的費用(如房租、水電、食物、燃料、衣著等項開支)後剩餘的部分。這部分收入是消費需求變化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企業開展營銷活動時所需要考慮的主要對象。因為這部分收入主要用於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開支,一般用於購買高檔耐用消費品、旅遊、儲蓄等,它是影響非生活必需品和勞務銷售的主要因素。

(5)家庭收入。很多產品是家庭為基本消費單位進行購買的,如冰箱、抽油煙機、空調等。因此,家庭收入的高低會影響很多產品的市場需求。一般來說,家庭收入高,對消費品需求大,購買力也大;反之,則需求小,購買力也小。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營銷人員在分析消費者收入時,還應區分“貨幣收入”和“實際收入”,隻有“實際收入”才影響“實際購買力”。實際收入和貨幣收入並不完全一致。由於通貨膨脹、失業、稅收等因素影響,有時貨幣收入增加,而實際收入卻可能下降。實際收入是扣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實際購買力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