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22(1 / 2)

燕佑青的態度拿陳越濤的話來說就是和死人沒什麼兩樣, 任憑連學義在那邊跳腳,他都擺出一副不動聲色的麵孔, “連隊?這是怎麼了這麼著急?”

“你還問我怎麼了?”連學義感覺自己心髒病都要出來了,說實話,他還挺喜歡燕佑青這小夥子, 年紀輕輕做事沉穩,很有大將風範, 可是他怎麼都沒想到,他一沒看住, 特案組這邊就捅了個大簍子,今早上連學義被淩德潤的奪命連環call硬生生從被窩裏挖起來, 一向講究和氣生財的淩德潤說話聲音都有點抖, 劈頭蓋臉就是,“你們怎麼把凶手的信件給泄露出去了?”

連學義腦子猛地嗡了一聲,他一下子坐起身, “淩局,你慢點說,什麼泄露出去了?”

淩德潤說, “都快上微博頭條了!還問我什麼泄露出去, 這是要全國轟動是不是?”他簡直要氣壞了, 這件事一出, 他的政績還要不要了?

連學義連忙爬起身,他沒有微博,隻好衝進女兒房間借手機, 慌忙點開微博的時候,他女兒還躲在被窩裏困倦的打了個哈欠,“爸,你幹嘛啊……”

然後連學義就看見‘順平食人案’這個熱搜明晃晃的躺在微博頭條的前十位。

連學義差點一口氣沒抽上來。

發微博的是本地最有名氣的媒體——順平周刊的網絡版,他們刊登了凶手留下的那封英文信,還請了所謂的專家似模似樣的分析案子,極不靠譜的猜測這位凶手是個尚且處於青春敏/感期的少年,因為看了太多的凶殺案,對連環殺手產生錯誤的認知,所以忍不住自己也製造了幾起案子,簡單說,這就是個衝動過後犯下的慘案。

甚至,周刊的小編還給這個凶手起了個吸引眼球的名字,叫做同性獵食者,底下的圍觀群眾也紛紛發表見解,說自己一點都不奇怪發生這種事,現在一些青少年引發的暴/力事件有時候比成年人還駭人聽聞,他們為了發泄情緒,有時候什麼都做得出來。

白瑜當時搶先看了樣刊,直接道,“我要是凶手我要氣炸了。”

連環殺手最不能忍受什麼?

答案很簡單:忽略,輕視,或者大眾任何一種基於此的態度。

彼得·佛倫斯基在《理智向左,瘋狂向右》這本書中提到,連環殺手的共性就是他們在青少年時期時常感到非常孤獨,他們脫節於同齡人,時常感到自己不被理解,不被接納,這種感覺始終伴隨著他們,並在他們之後的人生道路上如影隨形。這就造成絕大部分連環殺手在第一次殺人後,會發生一種蛻變,他們自認為變得更強,更獨特,也更渴望他人的注意。

如果把凶殺案比喻成一部電視劇,這些凶手們最愛的橋段就是公眾對他們津津樂道,卻永遠抓不住他們的尾巴這樣的劇情,如果有人把一個殺手的罪行挪到另一個人身上,拿簡直就是對一個連環殺手的侮辱,沒有一個凶手會喜歡這種忽略,所以白瑜才說,自己如果是食人案的凶手,肯定要氣炸了。

連學義不知道凶手氣炸不氣炸,他是差點兒氣暈過去,他沒有把這個信件透露給媒體,那誰透露給網媒的人可想而知。而淩德潤又是出了名的不管事,在聽說是特案組私自的行為後,他居然吩咐連隊,“你想下辦法,解決這件事,讓燕佑青不要再和其他人亂說了。”

連學義隻好一大早來找燕佑青談話。

“燕隊,你這事做的真的不對,案子目前還沒破,其進展無論如何都不應該透露給非警務人員知道,這下好了,全國上下都在關注這個案子,我們豈不是處在很被動的境地?”畢竟是外市過來調查的辦案人員,上頭還有省、市兩大領導在背後撐腰,連學義也不好越俎代庖的管教對方,隻能苦口婆心勸他,“你這樣一打斷,我都不知道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燕隊,說句不好聽的,你這次真是錯的離譜。”

燕佑青語氣平和,“我知道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麼,一個字,等。”

連學義感覺自己腦殼又痛起來,“等?等什麼?”怎麼到了這個地步,對方還這麼若無其事?難道他不知道自己惹了多大的亂子?他們現在要做的應該是盡快聯係媒體,刪除這些不實報道,好讓這幾起凶殺案的影響降至最低,這是他們的首要工作,而不是無所事事的坐在辦公室裏喝茶聊天。

等等等,等個屁啊。

這個燕佑青,真是叫人頭痛。

燕佑青好像沒發現對方的不滿,他拎起證物袋,裏麵正是凶手留下的那封信,“連隊,你看這封信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發現?”

“……”連學義無語,“發現什麼,這不就是一封凶手寫的挑戰書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