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文化這一伴隨著人類發展的社會現象,對當代社會經濟生活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文化既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道德規範和文化環境,又為其提供文化資源和整合力量。通過文化的發展,不僅可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還可以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層次,拉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自秦王嬴政開始設烏傷縣,義烏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世世代代的義烏人在此繁衍生息,孕育、發展、創造了極富地域特色的義烏文化。改革開放以來,義烏的經濟發展一日千裏,從一個相對落後的農業小縣,發展成享譽世界的商貿名城,追根溯源,這與義烏深厚的文化積澱有很大關係。義烏經濟社會的發展,源於義烏人民的勤奮創造與勇於創新,更是義烏文化的厚積薄發。義烏不僅有朱子理學的思想基礎,有敲糖幫的商業實力,還有義烏兵的衛國之忠,以及駱賓王、宗澤、陳望道、馮雪峰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這些都是義烏經濟發展的精神動力。
在義烏人看來,文化的實力不在於獲得關於知識的一紙證明,文化是一種活生生的生存和發展方式,是一種素質、一種品格,是活潑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文化已經滲入他們生命的深處,成為他們近乎天生的行為模式。以“勤耕好學、剛正勇為、誠信包容”的義烏精神,“崇文、尚武、善賈”的義烏民俗,以及“博納兼容,義利並重”的義烏民風為主要特征的義烏文化,不僅表達了義烏人的繼承曆史與開拓未來,更是義烏人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進取、永不懈怠的集中體現。當前和今後,義烏能否繼續保持現代化建設和城市發展的良好勢頭,完全取決於義烏人民對義烏文化的熱愛程度、認知程度和發掘程度。因此,深入整理、研究、挖掘、創新義烏文化,是每一個義烏人的光榮使命。
盡管義烏的文化底蘊非常豐厚,但在外界的印象中,義烏還是一個暴發戶形象,這明顯是對義烏及義烏人的一種偏見。在目前已出版的有關於義烏文化的著作中,多數從義烏的曆史傳統、鄉俗俚語、名人逸事等個別角度進行闡述,比如《奇跡的背後——義烏商貿文化的曆史透視和現實解讀》《傅大士評傳》《傅大士全傳》《駱賓王全傳》《義烏古建築》《義烏發展之文化探源》等,都隻是敘述了義烏文化的某個方麵,整體融合介紹的幾乎沒有。為此,本書擬在進一步提煉義烏文化的基礎上,全方位地介紹義烏的文化底蘊、文化淵源和文化內涵,不僅是為了扭轉義烏的形象,還是為了義烏的未來發展,同時也為那些喜歡中國文化,尤其是在義烏的外籍人士了解義烏、認識義烏提供學習參考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