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進補也要與自然和諧(1 / 1)

15.進補也要與自然和諧

我國四季差異明顯,季節同樣影響著人體的生理狀態,所以,人體的健康必須順應四時的變化,適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進補養生也應該符合“天人相應”的原則,根據季節的特點來進行,才能避免季節氣候給人體帶來的不利影響。

很多人都忙著進補,卻忽視了它的效果,忽視了什麼才是真正獲得健康的方法。我們的身體是有靈性的,要想健康,違規進補非但無益,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和諧養生是十分必要的。

春季進補

春季應該以養護肝髒為主。可適當用辛溫升散或辛甘發散類藥物或食品來應對春季的升發特點,不宜多食酸澀之味,以免影響肝的疏泄。常用的中藥有防風、茯苓、山藥、香櫞、黃芪、西洋參等。值得注意的是,凡事物極必反,過多食用辛辣和發散的食物,常有耗傷氣陰的危險,所以民諺有“春忌麻黃”之說。

如果用膳食來進補,飲食應該由高脂肪轉變為清溫平淡,宜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少食高脂肪的食物。

夏季進補

夏季以調養心脾為主,主張“清補”。一般情況下,夏季宜用清心瀉火的藥物及食品來維護人體的健康。

常用的中藥有金銀花、菊花、蓮心、薄荷、茯苓、山藥、白術、薏米、芡實等;食物有西瓜、苦瓜、綠豆、綠茶、酸梅湯等。由於氣候炎熱,很多人喜歡吃生冷寒涼的食物,這樣就會損傷人體的陽氣。夏季有陽氣盛極而陰氣生發的特點。陽氣淺露在外,易為陰邪所傷,故有“春夏養陽”之說。陽氣受傷,極易傷及脾胃。脾陽不足,易為濕困,須加以提防。

秋季進補

秋季應以調補肺髒為主,以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宜收不宜散,進補時以甘潤平和為主,即“平補”。

適合秋季養肺的常用中藥有太子參、黨參、麥冬、石斛、黃精、貝母等,食物有枇杷、白果、銀耳、蘿卜、梨、芝麻等。燥為秋之當令邪氣,外界的燥氣容易耗傷人體的陰津,使人出現“燥”象,因而在進補時切忌過於辛散或辛辣。根據秋季的特點,由春夏的“養陽”向“養陰”轉變,即謂“秋冬養陰”。如果用膳食來進補,秋季應以養陰潤燥為原則,宜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等來彌補損失的陰津,並應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果蔬中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可以改善燥氣對人體的影響。另外還可以食用一些能順應肺髒清平肅降特點的食品,如百合、銀耳、木耳、蓮子等,一般應忌食辛辣、煎炸食品。

冬季進補

冬季以調補腎髒為主,此外還要注重陰津的補充,以順應“秋冬養陰”的要求。應多食溫熱之品,可達溫陽而陰不窮,常用中藥有人參、紫河車、蟲草、鹿茸、巴戟天等。宜滋陰養液之品,有熟地、天門冬、玉竹、女貞子、黃精、龜甲、阿膠等。對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則應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補。陽虛者,在“冬至——陽生”之時,乘勢服用養陽的食物和中藥。陰虛者,在“夏至——陰生”之時,服用養陰的食物和中藥。

天人合一,養生有道,我們應該盡量按照自然規律來進補養生,真正還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