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基本方針和江澤民同誌提出的八項主張,領導全國人民為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繼續奮鬥。胡錦濤總書記2003年3月11日在參加十屆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審議時,就做好新形勢下的對台工作提出了四點意見:一是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二是要大力促進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三是要深入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四是要團結兩岸同胞共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胡錦濤總書記有關對台工作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對台工作,致力於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堅定決心和信心;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和政府對台方針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創新性,以及努力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極大誠意與務實精神,也充分表明了我們對台灣同胞的關心、理解和希望,致力於與最廣大的台灣人民一道,共同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共同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進程,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這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對台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了重大的積極影響。
20多年來,在中央“和平統一、一國兩製”基本方針指引下,經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長足發展,兩岸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截止2002年底,台灣同胞來祖國大陸從事各項活動累計達2600萬人次,祖國大陸人員赴台累計達60多萬人次;兩岸間接貿易額累計已超過2600億美元;台灣同胞投資大陸的項目56000多個,協議台資金額620多億美元,實際到位台資金額超過330多億美元。兩岸通郵、通航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在我積極推動下,20世紀90年代初期至中期,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了事務性商談,舉行了著名的“汪辜會談”。我國外交工作的進展,鞏固了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的大框架。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為解決台灣問題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
解決台灣問題是一個艱巨、複雜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以李登輝為首的分裂勢力背棄一個中國原則,圖謀製造“兩個中國”,並且縱容“台獨”分裂勢力的發展;外國敵對勢力進一步對我“西化”、“分化”,加緊利用台灣問題製約中國的發展。我們針對台灣分裂勢力、外國敵對勢力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特別是1995年夏天至1996年初的反分裂反“台獨”鬥爭、1999年反對李登輝“兩國論”的鬥爭,有力地打擊了台灣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堅定地維護了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不被改變。2000年3月,台灣地區領導人變更,台灣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對兩岸關係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這一結果沒有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沒有改變大多數台灣同胞反對“台獨”的基本狀況,也沒有改變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的大框架。我們要求台灣當局明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以便早日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恢複兩岸對話與談判,共同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然而,台灣當局至今不放棄分裂立場,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否認“九二共識”,甚至拋出“一邊一國論”的分裂主張,並繼續在國際上進行分裂活動,進一步對外采購先進武器,圖謀挾洋自重、以武拒統,致使兩岸關係緊張的根源始終沒有消除。我們與台灣分裂勢力的鬥爭依然是尖銳的、複雜的。
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基本方針和江澤民同誌提出的八項主張,領導全國人民為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繼續奮鬥。胡錦濤總書記2003年3月11日在參加十屆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審議時,就做好新形勢下的對台工作提出了四點意見:一是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二是要大力促進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三是要深入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四是要團結兩岸同胞共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胡錦濤總書記有關對台工作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對台工作,致力於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堅定決心和信心;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和政府對台方針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創新性,以及努力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極大誠意與務實精神,也充分表明了我們對台灣同胞的關心、理解和希望,致力於與最廣大的台灣人民一道,共同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共同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進程,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這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對台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了重大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