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私下偷偷打聽過,知道那是衛國使節宋懷瑾獻禮之物,號稱三絕:一是持匣美人,二是美玉匣,三是匣中奇卷。

可我見,他對美人和匣子興致缺缺,獨愛匣中之物。

不久,那個衛使入秦,他竟然裝作司馬將軍親自出函穀關相迎!

自宋懷瑾至秦,他心情好的時候多了起來,我在旁邊站著所受到的壓迫感明顯減少,甚至在前殿朝會時,我依舊能從他威嚴之下感受到細微的愉悅。

我忍不住去打量那個令他高興的少年,我隻能看見少年的側麵,很羸弱的模樣,麵目尋常,絲毫不見出奇之處,但令我很驚訝的是,他年紀輕輕坐上柱下史之位,沉靜如深淵的坐在那裏,竟然和那樣浸淫官場幾十年的老臣般,半點不露怯。

就是這樣一名少年全程謀劃,陰謀陽謀,用了不到一年便將盤踞在大秦一旁數百年的巴蜀滅了。我並不震驚,因為我的主子從來沒有做錯過任何決定,也沒有看錯過人。

那期間,王上成親了,力排眾議娶了一個魏國公主。

終於有了主人,與此同時,王上一添了許多妃子,一下子充實起來。

我能看出國後很迷戀王上,有很多見過王上的女子都很迷戀他,然而,王上這樣一個人,一份需要向他索求什麼的情愛是負累,他什麼也給不起。

王上將國後的心意都看在眼裏,起初他也許是對她抱有愧疚,也許有過白首偕老的期望,而終究不能成。

其實國後是個很好的女子,出身高貴,知書達理,溫和良善,努力的想要博得王上歡心,隻是求而不得令她越來越不能控製自己的心,慢慢變得有些不可理喻。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好像夫妻感情的破裂都是國後的錯,我也曾一度覺得國後太不了解王上、太不明事理,可後來發現,也不盡然。

王上想要好生照顧妻子,給了一切在他容忍範圍之內的特殊待遇,然而心卻拒人千裏之外。

我一開始以為王上一心撲在政事上,是不屑兒女之情,許多年過去我才明白,原來王上的心早不知何時已付與旁人。

回憶起來,我已經不太能記得清是什麼時候知道宋懷瑾是個女子的事了,隻記得剛開始好幾年都不信。

待此事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我猛然覺得王上對宋懷瑾的情何其刻骨。

縱然整個捆起來都抵不上一個謀士,把宋懷瑾那種滿心計謀的女子放在極不安全,但若是王上隻圖一時之快,應不會克製至斯。

我曾無數次看著他站在角樓上眺望,也曾不止一次看見他算著日子,低喃:式微,胡不歸?

這是政事和私情的選擇,也是他性子驕傲所致,但是我揣測,更因情深。

他要求旁人謹守本分,自己一生亦謹守著為王的本分,他口中從未言過感情之事。

在他重病臥榻之際寫下遺囑,我頭一回做了逾越之事,我勸他:王上不如召太傅入宮住一晚敘敘吧。

他沒有怪罪我,而是陷入了沉思。

隔了半個月,他留宿太傅,我清楚的看見他手指微微顫的一瞬,立刻攥緊。

那樣一雙翻雲覆雨之手,竟因著這樣的事情而顫唞!

晚上,我隔著簾子在獨自外殿伺候,聽見他說:寡人了解你,比你想象的更深,寡人的心意,亦……

眼淚不覺間流了滿臉。

枕墊上的安神香中摻了一些迷[yào],宋懷瑾昏睡過去,他才擁她入懷。

能同榻而眠,能在彌留之際抱著她,於他來說,已是另一種圓滿。當晚他心神一鬆,幾乎吐出了那一口咬牙吊著的氣,我見他半昏迷過去,急的在他耳邊不斷的道:您和太傅的棋還沒下完,沒下完。

這是一語雙關,他與太傅有一局棋下了一半,約定以後再繼續,另一方麵他著手布的局還沒完。

他道:下不完了。

他還是挺了過來,然而那一局未完的棋終究沒有機會再下,他手中的布局,也因為生命的消逝而草草了結,留了許多尾讓右丞相收拾。

一切盡在他掌握之中,連死期都可預料,惟獨算不出何時付了深情。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d8713003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