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親,不能要也要不起的幸福——少女墮胎與性行為的沉思(1 / 3)

原來,19歲的女孩小玉在網絡遊戲《勁舞團》中認識了一個20歲的男孩小峰,小峰是勁舞團的“高手”,同樣也資深玩家的小玉對網絡中的小峰產生了好感,並在遊戲中領了“結婚證”。在第二次見麵的時候,正是情人節,他們發生了性關係,當時也沒有采取任何保護措施。為了愛情,自初中畢業後就無事可做的小峰也從自己的老家專門來到小玉所在的城市,目的是為了陪小玉讀書。但是,不久他們就因為現實生活問題產生了爭吵,最後小峰一氣之下回到了老家。

但是,不久小玉就發現自己懷孕了,更不幸的是,經過醫生的檢查,小玉是先天性子宮縱隔。醫生對小玉說,這毛病會影響她的生育,這個孩子對她來說,是人生中的第一個,也可能是最後一個。於是,小玉在墮胎後用手機拍下了照片,並傳到了網上。

沒想到這照片如同一顆炸彈,造成了網絡的轟動,也嚴重影響到了小玉的生活,後來她關掉了自己的網絡日誌,也放棄了自己的學業。

案例剖析

小玉愛上了遊戲中的小峰,卻忘記了那不是現實中的小峰。現實中的小峰是一個初中畢業就一直在家裏,生活除了上網、睡覺、抽煙、喝酒以外沒有任何事情要做的人。當他們真正生活到一起,才發現生活要麵臨的問題。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沉迷於網絡的青少年容易將網絡與現實混為一談,但是,網絡畢竟是虛擬的,誰能知道在網上那個瀟灑的帥哥在現實生活中是如此一個不學無術,連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沒有的人呢?

如果一個青少年缺乏興趣愛好,業餘時間沒有正確的渠道打發,就很容易沉迷於網絡,由於其辨別能力尚弱,更易癡迷於虛無縹緲的網戀,像發生小玉這樣的悲劇,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今,隨著網絡的普及化,網戀已經在青少年之間迅速蔓延,除卻青少年通過網戀來獲得自我認同,釋放情緒之外,家庭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有的家長過於幹涉孩子的自由,尤其是情感問題,使他們的情感長期被禁錮,難以直抒胸臆。而在網絡中,他們可以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由於時空的距離使彼此增加了許多想象的成分,增添了美感,同時又可以放心地交流感情,最後產生網上戀情。還有的家庭父母離異或者經常爭吵,甚至將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缺乏家庭的溫暖,於是倍感無助的孩子在網絡中找到知音和依靠的話,肯定願意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在家長斥責孩子網絡成癮或者發生網戀時,都要捫心自問自己給孩子是否提供了溫暖和和諧的環境,自己在孩子的問題上是否負有責任?

真實案例:不能要也要不起的幸福

“懷孕對於一個擁有幸福家庭的成年女人來說,意味著更加幸福,可是對於17歲的我來說,是一種要不起的幸福,一種承擔不起的幸福,即使將來我做不了母親,但我也隻能選擇墮胎這條路……”安安麵對心理谘詢師哭訴說。

原來,19歲的女孩小玉在網絡遊戲《勁舞團》中認識了一個20歲的男孩小峰,小峰是勁舞團的“高手”,同樣也資深玩家的小玉對網絡中的小峰產生了好感,並在遊戲中領了“結婚證”。在第二次見麵的時候,正是情人節,他們發生了性關係,當時也沒有采取任何保護措施。為了愛情,自初中畢業後就無事可做的小峰也從自己的老家專門來到小玉所在的城市,目的是為了陪小玉讀書。但是,不久他們就因為現實生活問題產生了爭吵,最後小峰一氣之下回到了老家。

但是,不久小玉就發現自己懷孕了,更不幸的是,經過醫生的檢查,小玉是先天性子宮縱隔。醫生對小玉說,這毛病會影響她的生育,這個孩子對她來說,是人生中的第一個,也可能是最後一個。於是,小玉在墮胎後用手機拍下了照片,並傳到了網上。

沒想到這照片如同一顆炸彈,造成了網絡的轟動,也嚴重影響到了小玉的生活,後來她關掉了自己的網絡日誌,也放棄了自己的學業。

案例剖析

小玉愛上了遊戲中的小峰,卻忘記了那不是現實中的小峰。現實中的小峰是一個初中畢業就一直在家裏,生活除了上網、睡覺、抽煙、喝酒以外沒有任何事情要做的人。當他們真正生活到一起,才發現生活要麵臨的問題。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沉迷於網絡的青少年容易將網絡與現實混為一談,但是,網絡畢竟是虛擬的,誰能知道在網上那個瀟灑的帥哥在現實生活中是如此一個不學無術,連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沒有的人呢?

如果一個青少年缺乏興趣愛好,業餘時間沒有正確的渠道打發,就很容易沉迷於網絡,由於其辨別能力尚弱,更易癡迷於虛無縹緲的網戀,像發生小玉這樣的悲劇,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今,隨著網絡的普及化,網戀已經在青少年之間迅速蔓延,除卻青少年通過網戀來獲得自我認同,釋放情緒之外,家庭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有的家長過於幹涉孩子的自由,尤其是情感問題,使他們的情感長期被禁錮,難以直抒胸臆。而在網絡中,他們可以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由於時空的距離使彼此增加了許多想象的成分,增添了美感,同時又可以放心地交流感情,最後產生網上戀情。還有的家庭父母離異或者經常爭吵,甚至將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缺乏家庭的溫暖,於是倍感無助的孩子在網絡中找到知音和依靠的話,肯定願意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在家長斥責孩子網絡成癮或者發生網戀時,都要捫心自問自己給孩子是否提供了溫暖和和諧的環境,自己在孩子的問題上是否負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