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暑假中,小星不聽媽媽的勸告,每天隻以一個蘋果為食。漸漸的,她看到自己的體重在一天天下降,小星的臉上現出了從未有過的笑容。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小星,每一天都在極力地追求著魔鬼減肥法所能夠達到的效果。她從不吃油炸食品,任何食物在入口之前都要先上網查一下其能量的情況。
當小星在為自己的減肥方法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而興奮不已的時候,另一個麻煩卻找上門來。長時間的節食,讓小星早已經不記得吃飯是什麼滋味了。她臉色蠟黃,整天都處於萎靡不振的狀態之中,而且月經也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來了。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暈倒在客廳裏,才被家人送到了醫院。
醫生告訴媽媽,像小星這樣的病例,最嚴重的情況是發生猝死。可是,盡管媽媽苦口婆心地勸小星多吃一點東西,然而現在的小星,看到碗裏麵的食物就感覺一陣惡心反胃,這對她來說已經是種煎熬。
案例剖析:
小星的厭食症是因為過度追求減肥而造成的,這正是許多女孩子愛美心切而容易走進的一個誤區。用消耗自己身體的代價來換取美,自然是不值得的。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貌,很注意別人對自己打扮的反應,也會因為不令人滿意的外貌特點產生極度焦慮的情緒。他們常會把自己想像為“獨特的自我”,把周圍的人視為“假想的觀眾”,似乎這些假想的觀眾隨時隨地都在關注、觀察著自己這一獨特的自我。他們會把自我欣賞、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圍人身上。小星對自己身材的苛刻要求,來源於青春期孩子的特殊的心理特點。
為了讓自己看上去更美,不惜采取一切措施——這背後是對自我價值不確定的焦慮,作為家長,如何增強孩子自身的價值認同?孩子緣何隻通過外表來確定自己的價值感?孩子沒有其他方麵的自信嗎?家長又如何幫助孩子確立這些自信?總是愛對孩子批評、指責的家長需要注意,如果你這種教育方式總讓孩子生活在低自尊的感覺裏,孩子可能會因為追求自我價值而在某些方麵有過於突出的反應。
有的孩子生活被家長所控製,不能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和選擇,這樣的孩子患有厭食症有著一種隱含的生命訴求——我至少可以控製我自己的飲食,這是別人沒有權利幹涉的!我終於能掌控我自己!那些事事都要為孩子做好選擇的家長,自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的家長,實際上隻是剝奪了孩子自主生活的權利,孩子可能會以極端的方式進行反抗。
與父母的教育相關的厭食症患者還有可能是受到了極度的冷落,用這種方式來獲得父母的關注——我自殘了你總該來愛我吧?如果父母不給予關注,孩子可能會用這種要自己命的方式來讓父母感到內疚。而父母在孩子有特殊情況時候才給予關注,又會助長孩子頻頻使用這種招數來獲得家長的關心。因此,那些用物質用美食來代填自己愛的家長,孩子的厭食症或許在暗暗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我不要這樣的所謂的“愛”,我要你們真的“愛”。
於是,在暑假中,小星不聽媽媽的勸告,每天隻以一個蘋果為食。漸漸的,她看到自己的體重在一天天下降,小星的臉上現出了從未有過的笑容。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小星,每一天都在極力地追求著魔鬼減肥法所能夠達到的效果。她從不吃油炸食品,任何食物在入口之前都要先上網查一下其能量的情況。
當小星在為自己的減肥方法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而興奮不已的時候,另一個麻煩卻找上門來。長時間的節食,讓小星早已經不記得吃飯是什麼滋味了。她臉色蠟黃,整天都處於萎靡不振的狀態之中,而且月經也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來了。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暈倒在客廳裏,才被家人送到了醫院。
醫生告訴媽媽,像小星這樣的病例,最嚴重的情況是發生猝死。可是,盡管媽媽苦口婆心地勸小星多吃一點東西,然而現在的小星,看到碗裏麵的食物就感覺一陣惡心反胃,這對她來說已經是種煎熬。
案例剖析:
小星的厭食症是因為過度追求減肥而造成的,這正是許多女孩子愛美心切而容易走進的一個誤區。用消耗自己身體的代價來換取美,自然是不值得的。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貌,很注意別人對自己打扮的反應,也會因為不令人滿意的外貌特點產生極度焦慮的情緒。他們常會把自己想像為“獨特的自我”,把周圍的人視為“假想的觀眾”,似乎這些假想的觀眾隨時隨地都在關注、觀察著自己這一獨特的自我。他們會把自我欣賞、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圍人身上。小星對自己身材的苛刻要求,來源於青春期孩子的特殊的心理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