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著自然地形和所栽品種數量,劃分成若幹作業區(或小區),並編注區號,測出每個作業區的麵積。如果核桃園麵積較小,地形比較一致,也可不劃分作業區,但要注明品種栽植位置。
(2)道路的設置要標注清楚,園地中的道路除了主道之外,還要有必要的作業道。
(3)要注明排灌係統。園地要注明蓄水池或水庫等的位置,要標出灌溉係統的幹渠和支渠,也要注明管線的位置。
2.確定栽培方式:
目前在我國大麵積建核桃園主要有2種方式。
(1)間作式:
這是我國目前栽培核桃的主要形式。根據栽培核桃樹的密度和空間大小進行間作。使核桃樹與農作物、蔬菜花卉、牧草、中草藥、林果苗等間作,其特點是行距較大,一般核桃樹的行距為10~15米,可在行間進行較長時間的間作。特別栽植晚實核桃,最適宜這種形式。
(2)園片式:
即成片栽植的核桃園,密度較大,行距較小,行間不能間作,或隻能間作3~5年。這是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早實密植豐產栽培形式,比較適用於早實核桃。其行距較小,一般隻有4~5米。
3.防護林的設計:
防護林的主要功能是降低風速,削弱寒流,調節溫濕度,增加積雪,減少病蟲害的傳播等。根據當地的地形特點,充分利用溝崗、路邊等自然地形,設計防護林,平地可選擇逆風麵,每百米設置一道防護林,確定防護林的樹種(包括喬灌木)、林帶寬度、栽培密度等。
(三)建園前的準備
1.整地:
建園前的整地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要堅持不整地不栽樹的原則。因為核桃樹經濟壽命長,一旦栽上樹,就要維持多年,所以栽樹的基礎一開始就應打好,整地好壞,不僅關係到栽植的成活率、樹木的生長發育,也關係到今後產量的提高。
(1)修水平梯田:
凡在坡地營建核桃園前一定要先修成水平梯田。既能保持水土,又便於田間管理。梯田麵的寬度應視坡度的大小以及栽植行距的寬窄而定,一般為5~20米,梯田麵上栽樹的土層厚度應在1.5米以上。也可按等高線先挖栽植坑或栽植溝,再將周圍的糞土填入坑(溝)內,在修成水平梯田,梯田應做到外撅嘴內流水,以防止梯田麵水土衝刷。
(2)挖栽植坑:
在已修好的水平梯田(事先未挖坑、溝)、平台地、平地、已整平的溝穀地上,按事先設計的株行距,挖成1.2米深,直徑1米的圓形(或方形)坑,回填土時可在底部埋壓1~2層柴草,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填完坑要及時灌足水,使坑中的土沉實,再將坑填好,使土稍高出地麵。此項作業最好在栽植前一年的夏秋季進行。
(3)挖栽植溝:
此法適宜營建早實、密植、豐產園時應用。密植園株距較近,一般為2~4米,可采用挖溝的方法整地。可挖成1.2米深,1米寬的栽植溝,其回填土等做法與挖栽植坑相同。
2.苗木準備:
良種壯苗是營建核桃園的基礎。目前,我國已經進入核桃栽培品種化良種化的階段,因此新建核桃園一定要選用優良品種的嫁接苗。
(1)選用優良品種:
目前我國北方栽培的核桃品種分為早實核桃和晚實核桃2個類群。早實核桃2年生結果,適宜密植;晚實核桃8年結果,適宜間作式栽培。要選用經國家和省級鑒定推廣的品種,特別是那些經過多年栽培實踐表現較好的品種。現將部分品種介紹如表4。
(3)苗木的保護:
嫁接苗在起苗、運苗、假植過程中,要采取各種有效的保護措施,做到不損傷、根係不失水、不黴爛、不受凍害等。
3.確定栽植密度:
核桃樹由於品種、立地條件、栽培技術水平的不同,其生長發育有明顯的差異,這直接關係到栽植密度的大小。合理的栽植密度應該是處於盛果期時,核桃園內的空間完全被樹冠所覆蓋而且通風透光良好,使樹冠內和樹冠下層的枝條也能保持良好的結實能力。因此,確定合理的栽植密度,必須考慮近期和長期的生產目標,以期獲得最佳而均衡的經濟效益。現對核桃園的密度提出以下建議。
(1)園片式栽培
①早實核桃:標準密度是每畝34株、42株、45株,其株行距分別是4米×5米、4米×4米、3米×5米;密植每畝56株、74株,其株行距是3米×4米、3米×3米;稀植每畝27株,其株行距為5米×5米、4米×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