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下午,一陣檀香從廣場中四散開去,沁人心扉,讓人安寧。廣場上擺數百蒲團,道士們陸陸續續尋了蒲團坐下。
廣場正北,擺設著一小桌,小桌上放置小香爐,香爐中散發的正是那檀香之氣。小桌邊也有一蒲團,這樣一個簡單的講壇,就是為諸葛宇準備的。
道士們議論紛紛,都有聽說,原本以為講道之人是龍虎山的張秋淩道長,卻沒曾想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茅山的道士各個道觀加起來數千人,能端坐在這裏聽講的,都是資曆較老的,有些甚至是長老。那些新人道士都隻能圍在廣場四周聽講。
“聽說了麼?來講道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能講出點什麼名堂?”
“可不是嘛,要不是掌教下了教令,所有人必須前來,否則我才不來呢!”
大部分的議論都是類似的,不過議論歸議論,沒有人敢違背掌教的意思。
此刻吳國忠帶著諸葛宇走了過來,他恭恭敬敬得在旁引路,諸葛宇也隨著吳國忠的舉動,眼神也不盯眾道士去看,徑自走自己的路。
錢基隆和大衛也跟在諸葛宇後麵,其他人沒有看出端倪,但是他們看出了,因為諸葛宇走路的腳步變了。
此刻的諸葛宇,走路的時候,每一步都是先腳跟落地,然後向前到腳尖落地,每一步都很堅定,很踏實,而且那步伐踏出了一種韻律,不似平時隨隨便便的走。
他們明白,諸葛宇此刻非常認真,他的每一個動作都有意義,而現在這樣走,想必也是為了表達某些意思。
諸葛宇在吳國忠的安排下,坐在了講壇之上,他盤了盤腿,而後雙手自然結出一個大地印,凝在那不再去動作。
“茅山弟子們,今日有幸請來道友諸葛宇為各位講道,望眾弟子細心揣摩,用心聽聆,好為日後修行精進!”
“諸葛宇?沒聽說過啊!”
“是啊,什麼地方來的野道士?你看他那道袍,好土!”
吳國忠帶著錢基隆、大衛在第一排坐下,聽到身後有人小聲評價著,吳國忠咳嗽一聲:“講道之所,不可交頭接耳!”
此刻諸葛宇完全不管場下眾人,而是端坐下來,眼鏡微閉,調整了自己。此刻的諸葛宇凝聚的精神力又有精進,當初在X市,將《真武心經》小練有成,將精神力壓縮成一個小小的水珠,現在他的精神力被壓縮後,不再是一個小小的水珠,而是一顆心髒大小的珠子。
這顆珠子被凝聚在丹田附近,隨時收放自如。他又呼吸了幾個循環之後,開始了自己的講道:“茫茫宇宙,天道難求。尋長生者,便是走那崎嶇大道者。我輩中人,當心性堅定,腳踏實地。”
諸葛宇用上了精神力在講道,那聲音帶有磁性,傳播開來,仿佛在空中蕩起漣漪,一圈一圈,每碰到一個人,拿漣漪就如當頭棒喝一般,敲醒他們的心誌,讓他們醒來。
剛剛開篇,就講出了悟道之根本,那就是尋求長生,尋找天道的步伐。大道崎嶇在腳下,需腳踏實地,心誌堅定。
所以剛剛上場的那種腳步,便是親身示範這樣的事情。至於多少人通過觀察能領悟到,那他是不去管他的。
“常人悟道,隻覺通讀經文,便能從經文中悟出大道真理,便能長生,殊不知,那經文均是他人之文,他人之感悟,他人之道,所謂道三千,各取一。眾生均有眾生相,怎可重複修同道。
修持自身,追求長生,呼吸、吐納、調鉛汞,練金丹,抱元嬰,一步一步,怎可與他人相同?
何為道?為何不與他人相同?
道,你我所走之路,即為道。
道,你我心所走之路,即為道。
道,你我心念所走之路,即為道。
修長生,先強心,心強,則道強,道強則長生。
心為何?
心,此心非彼心。乃是向道之心,乃是長生之心。”
字字珠璣,讓在場眾道士聽的茅塞頓開。原本他們以為,讀著經書,練著吐納,自己一步步靠著師傅的教導,開始走上了練氣、煉神的道路。
最後卻發現,到了煉神就再無寸進,隻有少數同門,屬於天才之類才能進步到顯神。原來,是要在原有的導師教導的基礎上去推陳出新,才能進步,但是道有千條,自己屬於哪一條,如何去走,他們完全還沒明白,所以他們全部都開始聚精會神得繼續聽下去了。
諸葛宇繼續說道:“心中有道,便是道尊,心中有佛,便是佛陀。吾曾因存於此時代而困惑,而今世界,注重外力而不重內修,長生之法幾遭斷絕。眾多弟子,隻摸門檻而不可登堂入室。吾卻反其道而行之,融入世界,從而領悟頗豐。
所謂山水皆可悟,日月也無妨。則吾突生靈感,寫下靈符五十張,謂之堅持科學發展觀。所謂萬物生靈皆有道,吾道獨為持科學!而後以武入道,領悟鬥戰勝佛道果,堅定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