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被邀(1 / 3)

“就這麼結束了?”眾人有些呆滯,剛剛一起一落,一來一回,也就看到王起與錢基隆兩人相互對拚了數拳之後,王起周身被金光包圍,而後消失。

隻有諸葛宇是清醒的,他問了一句之後,細細體悟一番,笑了笑說:“走吧,走吧!再無留戀。”

說完,他消失了。

下一刻,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其他人也跟著來到了他的家。諸葛雲夫婦看到一幫大神降臨,而且都是自己諸葛宇的兄弟或者手下,心中倍感自豪,諸葛宇的媽媽則是慈母形象,忙前忙後為大家準備飯菜。

剩下的眾人,坐在客廳,靜靜等待。

他們等待的是諸葛宇說話,因為從印尼諸葛宇說完最後那句話後,他就處於一種狀態之中,不再說話,這狀態似是入夢,又似與天地溝通,神聖無比,令人無法打擾。

不知過了多久,諸葛宇吐了口氣,幽幽醒來,又是一個笑容,仿佛知道了什麼。他的手輕輕一揮,客廳空桌上就多了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他走了過去,握起筆,在紙上揮灑出兩個字:般若。

這字就是王起消失前所說的兩字,也是王起悟道之字。但是與王起所書之字不同的是,諸葛宇字中少了一分殺伐果斷,武道之鋒;卻多了一分慈悲、懷柔以及不在五行中的意境,更有一股煙火氣。

這煙火氣就是眾生氣,表達自己的道,以及自己的禪。王起的字,以脫離了煙火氣,有來無影去無蹤的味道,而諸葛宇卻是接受眾生朝拜,願意融入世俗,庇護眾生,幫助眾生度向彼岸。

要說王起走的更多的是道家之理,那麼諸葛宇走的更多的是佛家之理。

不過殊途同歸,無礙悟道。此刻的他,已經悟出其中道理。在他寫出這字的時候,身體也開始輕飄飄得,而且冥冥之中,精神感應之下,發現與那異世界的呼應更加強烈,有一種破空飛升的感覺。

“般若界,般若界,智慧不開,怎為界!”諸葛宇寫完之後,擱筆,負手,慢慢品味自己寫出的兩個字,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諸葛宇,難道你知道了那異世界的秘密?”

“不錯。”諸葛宇笑道,“那世界就叫般若,是那古代聖人們開創的世界,若沒有大智慧,怎能開創?所以般若界就以此命名,若要去往那一界,就要領悟般若之意。”

“這般若乃是大智慧之意,就是說,我們去不了,是因為我們智商不夠?”熬鳶天真得問道。

“嗬嗬,般若是大智慧,但是這裏的智慧不等同於我們平時說所的智慧。這種智慧,不可說,也無法說。”諸葛宇思考一陣說,“舉個例子吧,佛家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原本隻是個不識字的夥房僧人,當初五祖要尋找繼承人時,其實慧能大師並不是熱門人選,那熱門人選均在五祖關門弟子之中。

其中有一位才智最為出眾的僧人神秀,為了表示自己對於佛理的領悟精神,在牆上寫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樣的揭語。

所有僧人都認為這乃是高僧大德之輩才能說出的話。但是那大字不識一個的慧能,在聽人口述之後,請人在那四句話旁也寫上了四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見後,最終將衣缽傳予了慧能。

這就是一種般若。”

熬鳶皺眉想了半天,還是不明白,不過她好像心中有一層東西在慢慢突破自己的思想隔閡,就快捅破了那層紙,就要突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