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鴨舍間距:一般規定防火間距為30米,防疫衛生間距為鴨舍高度的3倍左右;考慮到采光、通風換氣等要求,鴨舍間距越大越好,但也應考慮節約建築用地,間距恰到好處為其追求的目標。鴨舍盡量平行排列,鴨舍在4棟以內時,可呈一行排列,超過4棟時宜呈兩行布置。
(3)道路與環境綠化:鴨場道路有主幹道與支幹道之分,主幹道與場外運輸線路直接相連,其寬度應保證順利錯車,寬度為5.5~6.5米。支幹道與鴨舍、飼料庫連接,可采用單道運輸,寬度為3.5米左右。從防疫衛生上要求,運送活鴨、產品、飼料的道路絕對不能與運送糞便的道路通用或交叉。獸醫院應有單獨道路。
鴨場綠化工作是建成生態友好型鴨場的基礎。綠化不僅美化鴨場周圍環境,而且能吸濾二氧化硫、氟化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淨化空氣,同時還能吸附灰塵、降低噪聲幹擾,有利於冬季防寒保溫、夏季防暑降溫,以盡量選擇闊葉樹綠化為好。
3.孵化室(廠)布局
孵化廠的首要條件是能與外界保持可靠的隔離,應成為獨立、隔離單元,與鴨場各自結算,是經濟獨立自主單位。這樣便於各孵化環節的目標管理。與鴨舍距離應在150~200米,以免來自鴨舍的病原微生物橫向傳播。同時,由於孵化廠的廢棄物又是傳染源,因此,孵化廠應遠離飼料廠或飼料加工貯存車間。孵化廠各生產用房,按孵化廠的工藝流程,由一室去向毗鄰的另一室應方便簡捷,循序進行,不要交叉往返。這樣既方便工作人員操作,又不至於交叉往來傳播疾病。孵化廠各房間要經常刷洗、消毒,牆壁和地麵應堅固平整、耐濕,排汙通暢。其工藝流程為:種蛋選擇→碼盤(上架)→消毒→入庫→預溫消毒→孵化→驗蛋→出雛→公母雛鑒別→雛鴨選擇分級→免疫→裝箱→外運。種蛋驗收與碼盤室麵積應寬敞,其室溫保持在18~20℃為宜;蛋庫的牆壁和天花板隔熱性能應良好,通風緩慢良好,室溫保持在12~15℃;孵化室與出雛室旁應單獨設置洗滌室,分別刷洗蛋盤和出雛盤,洗滌室內應設浸泡池,地麵設有漏縫板的排水陰溝與沉澱池;雛鴨公母鑒別室和裝箱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9~31℃。
(三)鴨舍設計
鴨舍寬度一般為8~10米,其長度視養鴨數量而定,內部的分隔可采用矮牆或竹柵。基本要求為堅固耐用、造價低廉,有防寒保溫、防暑降溫功能,並能防止老鼠與野獸對鴨的傷害。
1.育雛舍
要求溫暖幹燥,通風向陽,保溫性能良好,在無任何供熱的情況下,育雛舍溫度應保持在20~22℃。房簷高2.2~2.5米,內設天花板,以增加保溫性能。窗與地麵麵積之比為1∶(8~10),南窗距地麵60~70厘米,設置氣窗,便於通風換氣,北窗麵積約為南窗1br2大小,距離地麵1米左右,窗戶和下水道通外的開口要安裝鐵絲網,以防獸害。根據育雛舍寬度與長度分成若幹小間(欄),隔欄(網壁)高30厘米,每欄容納雛鴨150~200隻,每平方米飼養18~20隻。食槽設在網內兩側或靠近網外通道均可。
(2)鴨舍間距:一般規定防火間距為30米,防疫衛生間距為鴨舍高度的3倍左右;考慮到采光、通風換氣等要求,鴨舍間距越大越好,但也應考慮節約建築用地,間距恰到好處為其追求的目標。鴨舍盡量平行排列,鴨舍在4棟以內時,可呈一行排列,超過4棟時宜呈兩行布置。
(3)道路與環境綠化:鴨場道路有主幹道與支幹道之分,主幹道與場外運輸線路直接相連,其寬度應保證順利錯車,寬度為5.5~6.5米。支幹道與鴨舍、飼料庫連接,可采用單道運輸,寬度為3.5米左右。從防疫衛生上要求,運送活鴨、產品、飼料的道路絕對不能與運送糞便的道路通用或交叉。獸醫院應有單獨道路。
鴨場綠化工作是建成生態友好型鴨場的基礎。綠化不僅美化鴨場周圍環境,而且能吸濾二氧化硫、氟化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淨化空氣,同時還能吸附灰塵、降低噪聲幹擾,有利於冬季防寒保溫、夏季防暑降溫,以盡量選擇闊葉樹綠化為好。
3.孵化室(廠)布局
孵化廠的首要條件是能與外界保持可靠的隔離,應成為獨立、隔離單元,與鴨場各自結算,是經濟獨立自主單位。這樣便於各孵化環節的目標管理。與鴨舍距離應在150~200米,以免來自鴨舍的病原微生物橫向傳播。同時,由於孵化廠的廢棄物又是傳染源,因此,孵化廠應遠離飼料廠或飼料加工貯存車間。孵化廠各生產用房,按孵化廠的工藝流程,由一室去向毗鄰的另一室應方便簡捷,循序進行,不要交叉往返。這樣既方便工作人員操作,又不至於交叉往來傳播疾病。孵化廠各房間要經常刷洗、消毒,牆壁和地麵應堅固平整、耐濕,排汙通暢。其工藝流程為:種蛋選擇→碼盤(上架)→消毒→入庫→預溫消毒→孵化→驗蛋→出雛→公母雛鑒別→雛鴨選擇分級→免疫→裝箱→外運。種蛋驗收與碼盤室麵積應寬敞,其室溫保持在18~20℃為宜;蛋庫的牆壁和天花板隔熱性能應良好,通風緩慢良好,室溫保持在12~15℃;孵化室與出雛室旁應單獨設置洗滌室,分別刷洗蛋盤和出雛盤,洗滌室內應設浸泡池,地麵設有漏縫板的排水陰溝與沉澱池;雛鴨公母鑒別室和裝箱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