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微生態發酵床養豬實用技術(2 / 2)

一般發酵床的深度60~90厘米。把木屑、土、菌種層層鋪好,噴上鹽、水、活性劑,水分含量調為65%,噴水宜在墊料至一半後開始,將豬圈墊料填2br3即可,後1br3用先發酵好的墊料填在上部。墊料可使用10~20年不換,但最好一個出欄周期一換,因為墊料經發酵,是比較好的有機生物肥,價值700元br噸。

先將有機墊料放入豬舍地槽裏,然後把豬放入豬舍。豬從小到大均生活在生態床上,冬天床上有適宜的溫度、濕度,豬的排泄物作為微生物的營養而被迅速降解、消化,而且生產出大量菌體蛋白供豬食用。

4. 發酵床管理

(1)豬的飼養密度 單位麵積飼養豬的頭數過多,床的發酵效果就會降低,一般以每頭豬占1.2~1.5平方米為宜,小豬可適當增加密度。

(2)發酵床的床麵不能過於幹燥 保持一定的濕度有利於微生物的繁殖,過於幹燥,還有可能引起豬的呼吸係統疾病。可定期噴灑活性劑。

(3)驅蟲 入圈前應提前徹底消除體內寄生蟲,避免帶入發酵床,使豬在采食菌體蛋白時吞入肚內而感染。

(4)要密切注意微生物菌群的活性 必要時需加入酵素劑進行調整,以保證發酵正常進行。若墊料變少,需適當補充。

(5)飼喂量 為使豬方便拱翻床麵,飼料喂量可控製在正常量的80%。豬一般在固定地點排糞、撒尿,待糞便成堆時,挖坑填埋即可。

(6)地麵濕度 經常保持濕度,將其控製在60%左右,水分過多時,打開通風口,利用空氣流動調節濕度。

豬舍內,不得使用化學藥品和抗生素類藥物,因對發酵的微生物有殺害作用,會使活性降低甚至死亡。

豬發酵床的應用,屬於微生物生態養殖新技術,采用本技術發病率大大降低,一般情況下,可應用酵素劑保健。由於不用抗生素類藥物,再加上飼料飲水中按比例加入了母種和酵素劑,從而抑製了其他有害菌的生長繁殖,使豬舍變為綠色有機肥工廠,同時生產出無公害、無汙染的綠色肉食品,保證人民身體健康。從養豬效益上看,節電、節水、省工、省飼料、省藥、成活率高、增重快。在冬季每頭豬按4個月取暖,可節電、節煤15~20元;夏季,本技術不需水衝圈,也沒有汙水排放,舍內不會產生蛆蟲、蒼蠅和臭味,環境無汙染零排放。采用本技術與傳統飼養相比,用工對比,產床是1: 1.5,育肥舍是1: 2。總之,采用本技術不用清理糞便,飼料可節約15%~20%,發病率降低30%,每頭豬可節約藥費8~10元,成活率提高到98%以上,增長快、肉質好,是一項生態科學養殖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