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鵝具有耗糧少、省飼料,生長快、周期短,投資少、效益高,耐粗飼、抗逆性強,產品豐富、珍貴等特點。
鵝全身是寶,鵝肉含蛋白質豐富,除直接食用外,傳統的加工產品豐富多彩,如廣東烤鵝、南京鹽水鵝、江蘇鹵鵝等風味獨特,深受消費者青睞。鵝肥肝是鵝獻給人類的一大珍品。鵝肥肝是在仔鵝生長發育後期進行強製填肥後取出的肝髒,重量為500~900克,比普通鵝肝重5~10倍,含有豐富的卵磷脂,並含豐富的維生素,質地細嫩而鮮美,香味獨特,營養豐富,具有滋補身體、降低血壓、軟化血管、延緩衰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功效,被譽為“世界綠色食品之王”、天然“腦白金”。鵝肥肝價格一直堅挺,每千克鮮肝20~40美元,國際一級鵝肥肝(淨重達600克br個)每個50~70美元,被稱為“軟黃金”。鵝羽絨富彈性,隔熱性強,是我國傳統出口緊俏商品,每噸出口價格4.5萬美元。此外,鵝血、鵝膽、鵝掌黃皮等可製成多種抗癌保健藥物和醫用生物化工原料。
鵝以吃草為主,補料為輔,覓食能力強,對草的選擇性很廣,僅次於山羊。養鵝可利用大量青、粗飼料,能充分利用草山草坡、灘塗草地、田邊地角、河灘溝渠、林間隙地、房前屋後零星草地放牧。在國外常用鵝為果園、苗圃、棉田除草,享有“有生命除草機”美譽。鵝食量大,每天采食青草野菜2千克以上,可利用纖維素達45%~50%,高於家兔,消化青粗飼料蛋白質能力很強。在青綠飼料豐富的情況下每增重1千克僅需精料0.5~1千克,飼料轉化率為肉類畜禽之首。養1頭肉豬所需飼料可養仔鵝80~100隻,而產肉量卻是豬肉3倍。因此,養鵝是資源節約型養殖業。人多地少是我國基本國情之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均占有糧食不會有很大突破。建立以草食畜牧業為主體的節糧型畜牧業生產結構,變以糧食換取畜產品為以草換取畜產品。積極發展養鵝有利於優化畜牧業結構,是發展我國畜牧業生產重要的戰略性選擇。
鵝生長快,飼養周期短。在肉用家禽生產中,從初生(出殼)到出欄屠宰算一個生產周期。除肉仔雞外,鵝的生產周期最短。我國中小型鵝種60~70日齡體重可達2.5~3千克;中型鵝種70~80日齡可達3~4千克;大型鵝種90日齡可達5千克以上。采用現代化養鵝技術,如肉仔鵝全程網上平養,70日齡體重可達4~5千克,突顯鵝商品生產“短、平、快”的優勢。
鵝適應性強,耐嚴寒酷暑,除育雛需要房舍與供暖設備外,其他時間以放牧為主,鵝的棚舍隻要遮風避雨雪,防止獸(鼠)害就可以,基建與設備投資比飼養豬、雞都要少。鵝抗病力強,疾病少,藥費低,投入少,產出多,養1隻鵝可獲利7~10元,前景看好。養鵝是農村獨具活力的朝陽產業。
我國有13億人口,蘊藏著巨大的鵝產品消費潛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結構調整,人們普遍崇尚綠色食品,鵝產品直接用於人民衣食的綠色食品,迎合了現代人的消費需求。近年來,國內外市場對鵝需求量很大,我國每年至少需求9億隻以上,德國一個聖誕節期間就需要450萬隻鵝。我國養鵝10億隻左右,占世界總量的80%以上。我國有豐富的鵝種資源,品種之多,種質之優,堪稱全球之冠。有世界體重最大的獅頭鵝,有世界產蛋量最多的豁鵝,為鵝的雜交育種奠定了豐富的遺傳基礎。但長期以來遼寧省養鵝仍處於初級階段,基本都是小規模的農戶飼養,養鵝效益沒充分發揮出來。養鵝的豐厚利潤呼喚著政府和有識之士加大科技投入,搞好產品深加工,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走“種、養、加、研、銷”和“農、科、工、貿”一體化的道路,對農戶實行訂單養鵝,把養鵝產業做大做強,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