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吸金黑洞”官商勾結 掏空公庫吃相難看(1 / 3)

公營銀行逐一淪陷 台灣公營企業涉及金融、交通、能源、鋼鐵等重要部門與產業,其中尤其以對整體經濟影響甚巨的金融業最為重要,資產龐大,對其他所有民營企業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陳水扁上台後,迅速“綠化”公營金融機構,即紛紛換上陳水扁的友人或支持民進黨的人士,原本屬於政府的金融機構變為扁家的“金庫”與經濟勢力。陳水扁在連任後,提出推動“二次金改”,要在兩年內將“公股減半”。這一所謂的金融改革變為將公有銀行變相“送給”親綠大財團,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引起社會的強烈抗議與不滿。

盡管台灣當局成立了“公股小組”,但民進黨基於長期發展的戰略考慮,不惜將公有巨額資產或政府控製的銀行,通過規則的改變,變相將經營權轉移給與陳水扁關係要好的財團與好友,這是民進黨執政後財大氣粗與金融機構公開大力“挺扁”的重要原因。陳水扁任命好友鄭深池掌握兆豐金控公司最為典型。

民進黨上台,陳水扁指派好友、從事航運業的鄭深池出任交通銀行董事長,就引起很大爭議。在後來金融改革中,鄭深池主導改組建立兆豐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多家財力雄厚的銀行或其他金融企業。在陳水扁的默許下,鄭深池以區區數百股出任兆豐金控公司董事長,而且不是以公股身份出任,而是以民營企業的身份出任,再次受到外界的批判。在兆豐金控有權改組中,鬥爭更為激烈,在社會強大的壓力下,在行政當局的道德勸說下,因兩人自動辭去董事,才保住了官股董事超過民股董事的結局,但董事長還是由持股甚少的鄭深池出任。

陳水扁親信、“總統府”前副秘書長馬永成是操控金融改革、實為官商勾結共謀私利分贓的最大黑手。在他的一手主導下,進行政府所控製的金融企業版圖的兼並、重新分配,將國有企業變相變為由綠色企業家控製的金融集團。

據揭露,國泰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蔡宏圖在去年兼並台中第七銀行時,馬永成因此獲得該銀行7.5億元的股權。與連戰有世交的林家後代林明成,在民進黨執政後迅速成為挺扁金融家,原來他與“總統府”的官商合作下,成為華南銀行董事長。

吳氏家族控製的台新金融控股公司強勢取得原屬省營銀行的彰化銀行經營權。在開發金融控股公司的權力爭奪中,各種政治勢力與財團展開較量,持續多年,最後由辜家中信金融控股集團以極少的股權取得經營權。辜家隻持有開發金融控股公司6%股權,卻能掌握市值達4000億元的開發金融控投公司,還敢直接對抗“財政部”。在2005年初開發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的爭奪中,台灣“財政部”不敵中信集團辜家,辜家拒絕接受“財政部”任命的董事長,最後不得不妥協,派出有辜家可接受的“台獨金融家”、前誠泰銀行董事長林誠一出任董事長。

公營銀行逐一淪陷 台灣公營企業涉及金融、交通、能源、鋼鐵等重要部門與產業,其中尤其以對整體經濟影響甚巨的金融業最為重要,資產龐大,對其他所有民營企業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陳水扁上台後,迅速“綠化”公營金融機構,即紛紛換上陳水扁的友人或支持民進黨的人士,原本屬於政府的金融機構變為扁家的“金庫”與經濟勢力。陳水扁在連任後,提出推動“二次金改”,要在兩年內將“公股減半”。這一所謂的金融改革變為將公有銀行變相“送給”親綠大財團,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引起社會的強烈抗議與不滿。

盡管台灣當局成立了“公股小組”,但民進黨基於長期發展的戰略考慮,不惜將公有巨額資產或政府控製的銀行,通過規則的改變,變相將經營權轉移給與陳水扁關係要好的財團與好友,這是民進黨執政後財大氣粗與金融機構公開大力“挺扁”的重要原因。陳水扁任命好友鄭深池掌握兆豐金控公司最為典型。

民進黨上台,陳水扁指派好友、從事航運業的鄭深池出任交通銀行董事長,就引起很大爭議。在後來金融改革中,鄭深池主導改組建立兆豐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多家財力雄厚的銀行或其他金融企業。在陳水扁的默許下,鄭深池以區區數百股出任兆豐金控公司董事長,而且不是以公股身份出任,而是以民營企業的身份出任,再次受到外界的批判。在兆豐金控有權改組中,鬥爭更為激烈,在社會強大的壓力下,在行政當局的道德勸說下,因兩人自動辭去董事,才保住了官股董事超過民股董事的結局,但董事長還是由持股甚少的鄭深池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