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霍亂帝心(2 / 3)

“母後有什麼心事?不妨說來聽聽。興許兒臣可為你分憂一二。”秦殤依舊笑著言道,心道恐怕這便是狐狸尾巴。無事不登三寶殿,同樣,若是無事,這三寶殿,太後恐怕也不會召他來。

“先帝去的早,哀家看著你們一點點長大成熟,心中真是無限歡喜,過一陣子,你皇兄便也要大婚,哀家這心中,是既有不舍,又打心眼裏高興,哎……真是五味雜陳。”太後一邊抑揚頓挫地陳詞,一邊配合以豐富的肢體語言,一番話說的是聲情並茂。

“是,兒臣又何嚐不為皇兄高興。”秦殤於一旁點頭附和道,心中卻是滑過一絲凜冽,不舍?是光高興還來不及吧?

一步一步,縱觀蕭家的勢力,以及蕭湘兒與秦殤的聯姻,若不是太後一直以來,處心積慮的設計,秦歌又何至於此?

“隻是……”在秦殤地意料當中,太後開始歎氣,轉折……這種老套的戲碼,從小到大,於這紛爭的宮廷之中,他已不知看過、聽過、親身經曆過多少回,又何止千百。

“隻是皇帝的諸位兄長,親王、郡王們如今乃是皆以納妃,便是皇帝的十二皇兄,雖未有正妃,也是早有妾室,”話及此處,太後頓了一頓,不經意間增了幾分威嚴,繼續道,“皇上,也該盡快為自己的終身大事做打算才對。”

咚……秦殤聞言,心內不禁一沉,實在沒想到太後邀他此行的目的,竟是在此,若是他應下此事,八成太後又會搬出南宮嫣然,如此一來,卻是要將他置於何處?又將楚瀟然置於何處?

不行……此言一出,秦殤的心中便隻有這一個念頭。

“母後,兒臣仍未及冠,尚且不諳世事……”秦殤立刻開口為自己辯道,他才不想要什麼傾城絕色的南宮嫣然,也不想要什麼佳麗三千,秦殤地心隻有一顆,容不下這麼多人。

“母後,實非兒臣不願,隻是占天閣主亦有過論斷,兒臣確是不宜此時立後納妃,天命不可違,朕不想因朕一己之私,天怒人怨,而使黎明百姓遭受無妄之災。”秦殤見太後回的堅決,無可奈何之下,隻得搬出易邪那樁子事兒,希望暫時將此事壓下。

“哼,易邪嗎?”太後陰陽怪氣的冷哼一聲,而後卻是從袖中取出一張紙來,“呼啦”一下,便拍在秦殤麵上的桌子上。

正是占天閣地幾位肱骨臣子地聯名信,而最後一位更是易家這一代,與易邪相爭家主惜敗的易子洛,若論占星、問卦地本領,也算是一等一的好手。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不死,是謂天地之根……”秦殤皺眉瞧著這些龍飛鳳舞的字,盡是什麼“砍”、“離”之類的懸乎詞兒,洋洋灑灑一大篇子,幾乎將天上的星宿念叨個遍,總的說來,便是今年成婚乃是多麼多麼大吉,如何如何五穀豐登、滿堂彩。

“母後……”秦殤深吸了一口氣,試圖做最後的努力,緩言道,“先帝崩逝不久,此時淩霄國正處於動蕩時期……”

“夠了,不要再找什麼理由!”秦殤的話還沒有說完,太後便厲聲將其打斷,頓了半晌,語氣方才緩和下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哀家更要這樣做,文有南宮謀,武有蕭定邦,我淩霄朝野素來流傳這樣一句話,如今秦歌與蕭湘兒成婚在即,你若立南宮嫣然為後,無疑正是加強皇權的最好時機。”

“恕兒臣難以從命,南宮嫣然,朕定不會立她為後!”

“皇上!”

秦殤隻走出壽寧宮幾步,一個嫵媚嫣然的聲音,便在身後響起,不嗔不怒,雲淡風輕,就仿佛如巧遇一般。

秦殤轉過頭,泛起一絲譏笑,淡淡道:“南宮嫣然,好久不見,佩服、佩服!”月餘不見,一見麵,秦殤便與她打著機鋒,瞧著麵前千嬌百媚,毫無一絲破綻的南宮嫣然,秦殤不得不佩服她高超的演技。

若不是秦殤早有察覺,壽寧宮中一直隱在暗處的人便是南宮嫣然,他簡直也要相信,自己與她在此處的相見隻是巧合。

聽了他一番話後,居然還能笑的像朵花似的,而且正是含苞待放最動人的狀態,秦殤不得不佩服,如此的隱忍,如此的心機。

“皇上,嫣然很長時間沒有進宮,不想今日竟能與你巧遇,可願與我一同走走?”。

“朕不願意。”秦殤答的簡單,也冷的透徹,轉身便作勢要走,南宮嫣然越是這種,無論何時都刻意的八麵玲瓏,便越是惹他討厭。

“等一下!”在秦殤的身影幾乎漸漸消失於南宮嫣然的視線中時,她才猛地向前小跑了幾步,高聲對秦殤喊道。然而秦殤腳下的步伐卻沒有一絲地停頓。

“如果我要說的事情,與楚瀟然有關呢?”南宮嫣然見狀,語調不經意間也有些淩亂,隻是搶在秦殤消失前,急急的拋出這句話。

隻一瞬間,秦殤便在前方站定,不禁眉頭緊皺。楚瀟然……她如何得知他二人之事。又究竟想說些什麼?

“公主,這錦盒,還打開嗎?”算算時間,也該是用午膳地時候,但看楚瀟然一副提不起興致的模樣,小月隻是淺淺的試探著問道。

“打開吧。”過了半晌,楚瀟然才將臉上的紙揭開,民以食為天,再大的事兒也大不過天,至於與秦殤之間,還是先填飽肚子,在從長計議。

“咦?黃鱔!”

小月將菜叢中取出,好不容易見到完整的、她能叫出名的原料,一邊說著,一邊將它端到楚瀟然身旁,而錦盒中的字條也是老規矩,一並拿給公主。

接過小月遞過來地筷子,楚瀟然隻是夾了一小口,輕輕的送入口中,卻又是長了一番見識,以鱔為主,以竹為輔,濃湯雖隻是淺淺勾於鱔身之上,味道卻絲絲入扣,鹹鮮得當,更為絕妙地,是入口之處,浸著一股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