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漁鼓聲咽(2)(1 / 2)

那是十多年前,剛剛啟蒙入學的辜有為,隨著教小學的母親,從區委會所在的月牙鎮,坐漁劃子來到了金銀灘這個讓他終生不能忘懷的地方。

母親趙淑嫻,從縣裏師範畢業後,一直在月牙鎮中心小學教書。那時,辜有為的爸爸在區裏工作,家就住在月牙鎮,一家人過著溫馨寧靜的生活。

三年自然災害過後,隨著農村經濟政策的調整,農村經濟逐步複蘇,人丁也越來越興旺。農村基礎教育急需發展,區裏號召鎮中心小學的青年教師積極報名,到偏僻的地方去辦教育。於是,趙淑嫻便自願報名到金銀灘去,她的任務就是要在金銀灘辦一所初級小學。

金銀灘那些淳樸忠厚的農民,聽說區上派來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女教師,從此,那些農家伢們不必再涉河渡水到幾十裏路外的趙家拐去上學了,便對趙淑嫻母子的到來,顯出了中國農民特有的真誠與熱情。

隊長程子明把趙淑嫻母子二人接到家中住下,程子明的家就住在灣子北頭,旁邊就是準備辦學堂用的程家祠堂。程子明笑著對趙淑嫻說:“住我這裏,離學堂近,下雨下雪天方便些。”趙老師“哎”了一聲。

“還有,我家人口不多,就我們兩口子,還有一個淘氣的小‘畜生’,剛好與你家為為做個伴。”程子明說著指了指大門外的兒子春滿。

趙淑嫻按照程子明手指的方向看過去,一個比小有為瘦弱些的小男孩,正附在小有為的耳邊說著悄悄話,儼然一對相識已久的老朋友。對於孩子們的見麵熟,趙淑嫻很是高興,問道:“你兒子叫什麼名字?”

“叫春滿。”程子明答。

“今年幾歲了?”

“屬兔的,今年十歲了。”程家大嫂邊給他們母子收拾房間邊搭腔說。

“我還以為他比我們為為小哩!原來還大一歲。”趙淑嫻說著,就和程家大嫂拉起了家常。

自從小有為來到了金銀灘,就和春滿形影不離。白天,吃過早飯,兩人就背著書包,到設在灣子北頭程家祠堂的簡易學堂裏去上課。放學以後,春滿就帶著小有為到蓮花湖去摘蓮蓬,去釣魚,去祠堂後麵的大柳樹上去掏喜鵲窩,到月牙河去學“狗刨”。很快,小有為就融入了當地的孩子群中。他認識了穀雨、狗娃、毛子、大頭,還有紮著一根羊角辮的小姑娘荷花。他把從月牙鎮帶來的小人書借給他們看,還把奶奶捎給他的梨膏糖分給他們吃。因此,他們很快成了好朋友。

畢竟小有為是在月牙鎮上長大的孩子,他不僅比在金銀灘裏長大的春滿他們要多些見聞,而且遇事也有主張。所以,這群孩子都聽他的指揮。他們抱成一團,敢與欺負他們的大孩子叫板。有一天,比他們大一大截的黃秋水欺負了穀雨,他們便每人準備了一把彈弓,埋伏在黃秋水回家的路旁,見黃秋水毫無防備地走過來,他們一起拉開彈弓,泥丸彈子便像冰雹一樣砸到了黃秋水的頭上,黃秋水的頭上頓時砸起了雞蛋大的幾個血包。第二天,黃秋水又收到了一封“警告信”,這份署名“小不點”的警告信說:黃秋水你不要以強淩弱,昨天隻是給你提個醒,讓你知道小不點也是不好欺負的。如果你不接受教訓的話,有你的好果子吃。通過這次行動之後,誰也不敢再欺負他們了。

這段無拘無束的生活,讓出生在小鎮上的辜有為感到十分快活。可是,不久發生了一件事,使這種寧靜的氣氛很快消失了。

有一天,趙老師突然接到區文教組的通知,要她趕回鎮上去參加全區文教戰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動員大會。因為金銀灘小學是一所初級小學,學校就趙老師一個老師,對一、二、三年級實行複式授課。接到開會的通知後,學校隻得停課一天。

趙老師原本打算把辜有為一並帶回月牙鎮去,因為已經有一個學期沒有回家了,有為的奶奶十分想念。捎了幾次信,要趙淑嫻把孫子送回去看看。可趙淑嫻確實走不開,今天倒是個機會。可是,到臨走時,卻不見了有為的人影。這下可急壞了趙淑嫻,與程家大嫂找遍了整個灣子也沒有找著他的人,隻得托付程家大嫂:“春滿媽,沒有辦法隻能麻煩您啦!請您幫忙照管一下,我開完會今天連夜就趕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