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麵授機宜(1)(2 / 3)

然而,正當官兵扼腕長歎之際,那團逝去的白雲卻不再流動了。官兵知道,那是預先設好的絆馬索,將白蓮花的坐騎絆倒了。於是,便蜂擁而上,將落入雁鳴湖中的白蓮花團團圍住。落入泥沼中的白蓮花,失去了坐騎的幫助,縱然有十八般武藝也無法施展。白蓮花深知在劫難逃,但她又不願落入官兵之手,任其淩辱,便朝父親離去的西北方向拱手三揖,然後拔劍自刎。那鮮紅的血灑在潔白的衣褲上,猶如一叢盛開的荷花。

說來也巧,這千百年來不曾生長荷花的雁鳴湖,第二年初夏,便長出了荷花,而且越長越多,花越開越茂盛,以至到了可以集天下之名荷於一湖的地步。人們便將雁鳴湖改叫為蓮花湖。

對於雁鳴湖的荷花,荊南一帶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雁鳴湖的荷花是大雁遷飛時銜來的蓮子,落入雁鳴湖後生成。但有反對的人說,雁鳴湖曆來就是大雁越冬遷棲之地,為什麼千百年來不曾生長荷花呢?於是,有了第二種說法,那就是白蓮花是蓮花仙子下凡,她到凡間就是為了幫助白蓮教拯救民眾的,所以,白蓮花在雁鳴湖遇難後,就變成了開不敗摘不完的蓮花。還有一種說法,說雁鳴湖的蓮花,是這一帶的民眾為了紀念這位白蓮教的英雄而種植的。但是,不管怎麼說,蓮花湖的滿湖蓮藕,對於幫助蓮花湖畔的人民度過災荒是起了很大作用的。遠的如“庚午之災”不說,近的三次災荒,荊南各地不是餓殍遍地,就是乞丐成群,而蓮花湖一帶卻由於可采挖蓮藕充饑,而相對要好一些。比如說一九五九年,由於當時刮“浮誇風”,再加上數月幹旱,導致糧食嚴重減產,人們食不果腹。到了冬天,一年所收糧食已經吃完,荊南開始出現一種奇怪的浮腫病。這種病是由於饑餓過度,人們采摘野菜,樹皮充饑後所引起的。得了這種病的人,如不及時改善膳食就會死亡。但是,由於嚴重緊缺的糧食問題得不到解決,得浮腫病的人越來越多,據記載竟然高達數千人死亡數百人。然而,蓮花湖周圍雖然也有浮腫病,卻沒有死人。這自然是得益於蓮藕的幫助。

蓮花,亦稱水芙蓉。多生長於江南水鄉,北方有水的地方也可種植。蓮花連結的地下部分叫蓮藕,蓮藕為白色莖狀植物,每一支蓮藕分成三五節,中間有黑色藕結相連,每節長短不一,長過尺盈,短有數寸。每支蓮藕又分成三個部分,即:藕尖,正身和後梢。藕尖比正身稍短,也比正身要細,位於每支藕的前端。在生長過程中,前端露出水麵的部分,叫藕苫。當藕苫露出水麵時,由於它們鮮嫩常常會被人掐了來做為菜肴。能夠幸免的就會逐步長成碧綠清香的荷葉。後梢位於每支藕的後端,後梢由於要為整支藕的長成輸送養分,而變得細長。在後稍的尾部連結著長長的藕腸,蓮藕的生長,全靠它將泥汙中的養分吸收過來。藕腸雖然不及蓮藕味道純正,但烹製成藕渣或磨成藕漿,做成藕丸子,仍不失為一道佳肴。荷葉和蓮花都是從藕結上長出的主幹,荷葉以它肥碩如傘的身姿,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為蓮藕的生長形成光合作用。荷花則是受日月精華為蓮藕繁衍後代的母體,當它亭亭玉立於萬綠叢中時,它就像少女一樣,用它那渾身的豔麗招徠了人世間和自然界的青睞。那些愛花的人們,會在傾慕它的豔麗和清香時,將它據為己有。那些翩翩起舞的蜂蝶,也會逐花而聚。蓮花凋謝之後,就會慢慢長成蓮蓬。蓮蓬形如小碗,狀如蜂窩。鮮嫩的蓮蓬是初秋時節市場上的搶手貨,剝開那碧綠的包皮,珠璣般的蓮米會讓人食之爽口,清香宜人。因此,每逢這個時節,蓮花湖便有成群結隊的采蓮人。采蓮時節也是蓮花湖一帶民間男女談情說愛的機會,荊南有一首民歌《好比荷葉遮芙蓉》,就是對這種情景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