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空杯,吸取別人所長(1 / 2)

做個空杯,吸取別人所長

不要停留,時刻做好準備挑戰自己,空杯心態就是一種對自我的不斷升級。我們絕對不能滿足於現狀,滿足於做幾道簡單的數學題,被幾個單詞,而要做好準備隨時對自己擁有的知識和能力做好重整,清除過時的思想,為新知識、新思維騰出空間。這樣,我們的知識和技巧才永遠是最新的,在不斷的更新中,我們才不會被其他同學趕上或拋棄。空杯心態就是提供了我們這樣一種永不滿足,永遠在學習在進步的活力。

一個不想被其他同學趕上或拋棄的孩子,一定要樹立立即學習、終身學習、向大多數人學習的目標和習慣。隻有我們把自己的心態放平和,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杯子”,以謙虛的心態、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事物、新知識的學習之中,我們才能更好、更快地吸收我們需要學習的各個方麵。也隻有擁有“空杯”心態的人,才能夠不驕傲自滿、故步自封,迎來人生一次次的輝煌。

亨利?福特曾經說過:“任何停止學習的人都已經進入老年,無論他在20歲還是80歲;堅持學習的人則永葆青春。”

我們知道一杯裝滿清水的杯子是難以盛下其他物品,但如果半杯水,我們還有機會再裝半杯,繼而如果是空杯,那麼就更豐富了,可以盛咖啡、茶水、果汁……任你所願的裝滿和利用。

任何事物都不能執於極端,特別是空杯心態,尊重每一位好為人師者,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兩人行,當有所學;一人處,應有所悟”。真的要學習,應把自己歸零,倒空杯子,理性的積澱。

哈佛大學校長來北京大學訪問時,講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曆。有一年,校長向學校請了三個月的假,然後告訴自己家人,不要問我去什麼地方,我每個星期都會給家裏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校長隻身一人,去了美國南部的農村,嚐試著過另一種全新的生活。在農村,他到農場去打工,去飯店刷盤子。在田地做工時,背著老板吸支煙,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說幾句話,都讓他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最有趣的是最後他在一家餐廳找到一份刷盤子的工作,幹了四個小時後,老板把他叫來,跟他結帳。老板對他說:“可憐的老頭,你刷盤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可憐的老頭”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後,卻覺著以往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都變得新鮮有趣起來,工作成為一種全新的享受。這三個月的經曆,像一個淘氣的孩子搞了一次惡作劇一樣,新鮮而有趣。自己原本洋洋自得,甚至呼風喚雨的哈佛大學校長職位,自己原本認為的博學與多才,在新的環境中一文不值。更重要的是,回到一種原始狀態以後,就如同兒童眼中的世界,也不自覺地清理了原來心中積攢多年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