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場假定”暗含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即在積極和消極投資管理戰略中進行抉擇。消極管理主張持有極度多樣化的投資組合,無需花費任何精力和其他資源來分析證券以提高投資的績效。而積極管理則試圖通過發現誤定價的證券或把握廣義資產的市場時機來提高績效。如果市場是有效的,且價格反映了所有相關信息,也許可以采取消極戰略而無須白費資源去揣摩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對手。

如果將有效市場假設極端化,那麼積極的證券分析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隻有傻瓜才會投入資源去積極地分析證券。然而,如果沒有持續的證券分析,證券的價格最終會偏離“正確”的價值,這又會刺激證券專家重操舊業。因此,即便在金融市場這樣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中,都隻能發現“近似有效性”,其獲利機會也隻屬於那些勤奮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投資者。

(1) 投資是投入當前資金或其他資源以期獲取未來收益的承諾行為。不同的投資之間具備一個共同的本質特征,即犧牲或放棄某種現有價值的東西,但期望從未來的收益中獲得補償。

(2) 實物資產創造財富。金融資產代表了實物資產所創造的財富的要求權,金融資產也決定了如何在投資者中分配實物資產的所有權。“自上而下”的投資組合構建方法首先進行資產配置決策,然後再進行特定證券選擇的決策。

(3) 金融市場的競爭導致風險—收益的權衡,在這種均衡條件下,證券在提供高收益率的同時也會增加投資者的風險。風險的出現就意味著實際收益可能大幅偏離決策時的期望收益。證券分析師之間的競爭會推動金融市場向信息有效的方向發展,即價格反映所有關於證券價值的信息。被動投資戰略在近似有效的市場可能有價值。

(4) 金融中介彙集投資者的資金用於投資。中介服務能夠有效地搜集信息,多樣化並管理好其投資組合。金融中介向小投資者銷售自己的證券,又將籌得的資金用於投資,最後將投資收益反饋給小投資者,並從中賺取差價。投資銀行提高了企業資金籌集的效率。投資銀行在新發行證券的定價和銷售方麵具有專業的優勢。

(5) 投資過程所涉及的基本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投資目標、限製因素、製定投資策略和投資組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