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被十常侍的小動作所激怒的何進,對這計劃頗以為然。
可大將軍府中的文職人員還有冷靜之士,譬如主簿陳琳,他指出其中大有問題:
“這可是俗話所說的捂著耳朵去捉樹上的鳥雀啊,那麼小的東西都不會輕易上當,何況是這樣的國家大事呢?”
袁紹說:“那你說說該怎麼辦。”
陳琳還真有他的辦法,那就是何進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其實你本來就是朝廷的大將軍,手頭要權有權、要兵有兵,一聲令下,自然有相關部門奉命行事。你現在把大漢的成文法與規章製度都拋到一邊,偏偏要把地方武裝搞進京師裏來,這就好比是——
手裏倒過來捏著一支長矛,所謂“授人以柄”啊!
可惜陳琳的話,在何進看來終究隻是書生之見。他依舊與袁紹熱切地討論著調集外兵的方案,袁紹也很積極,很快為他謀劃出幾路外兵:
一路在東,何進的直係下屬王匡與鮑信,將被派往兗州的泰山郡,征募一批忠誠樸實的山民前來京師為國效用。此外,東郡太守橋瑁也接到了募兵入京的命令。
一路在南,都尉毌丘毅,將被派往丹楊(安徽、江蘇之間的山區地帶)募集驍勇的山地人做士兵,據說南方人野蠻善戰,是不錯的步兵。
一路在北,武猛都尉丁原,他將帶人在孟津點起一把大火,然後以滅火為名,募集一批武勇之士入京。由於人員不足,丁原的部將,一個叫作張遼的從事官將被派往並州(今山西),募集更多的兵員。
最後一路,便是正前往並州上任的董卓,他手頭有數千親兵,是經曆過黃巾與西部叛亂兩度戰火的能征慣戰之軍。
“你還記得韓遂嗎?”袁紹說。
曹操大吃一驚,這人不是已經背叛朝廷,成為割據一方的反賊了嗎?
袁紹卻頗鎮定地告訴他,當初,韓遂也曾進京勸說何進誅殺宦官,隻可惜當時的何進並未聽取而已。
“天下人都厭惡宦官久矣!”袁紹說,“這一回,我就要為天下人掃除惡孽。”
一旦掃除宦官的鬥爭成功,所有造反者,包括韓遂在內,都會放下幹戈,回歸朝廷!
王匡、鮑信、毌丘毅這些人,多少還是能靠得住的。問題是那些地方上的將領呢?
“丁建陽還是不錯的,這個人頗有武勇,隻是性格比較粗疏,容易相信人而無防備之心。”袁紹說。
這丁建陽便是後來被自己的部下所殺的丁原,殺他的人,姓呂名布!
曹操說:“還有呢?比如那董卓,他可靠嗎?”
袁紹沉默,之前就有人力勸何進,說此人極不靠譜,切切不可召他進來。持此觀點者,有侍禦史鄭泰,他便認為董卓這人沒有任何操守可言,更貪得無厭、得寸進尺,是個極其危險的人物。一旦召他進京,一定會危害朝廷大局。而在黃巾戰場上立下大功的盧植,此時剛恢複官職做尚書不久,他也堅決反對找董卓加入。
顯然被十常侍的小動作所激怒的何進,對這計劃頗以為然。
可大將軍府中的文職人員還有冷靜之士,譬如主簿陳琳,他指出其中大有問題:
“這可是俗話所說的捂著耳朵去捉樹上的鳥雀啊,那麼小的東西都不會輕易上當,何況是這樣的國家大事呢?”
袁紹說:“那你說說該怎麼辦。”
陳琳還真有他的辦法,那就是何進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其實你本來就是朝廷的大將軍,手頭要權有權、要兵有兵,一聲令下,自然有相關部門奉命行事。你現在把大漢的成文法與規章製度都拋到一邊,偏偏要把地方武裝搞進京師裏來,這就好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