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他便毫不客氣地指摘袁紹:
“你竟然妄論今上不是皇室血統,縱然你是我哥,我也要告你犯上。至於家族血案,那也是董卓所為,與今上無關。”
最後,他高姿勢表態:
“我袁術一片赤心,誌在討伐董卓,其他之事一概不管!”
袁紹看了回信,豈不要吐血?不過這弟弟素來荒謬,既然你不參與,哥哥我就單幹了。袁紹便把朋友們叫來商量,其中便有曹操。
可是曹操,居然也反對袁紹的主張:
“我們這次之所以能聯合起來舉兵,就是因為皇上幼弱,為權臣所控製,並不是說皇上本身有什麼不對,現在你要另立新君,豈不是把大義拋至一邊,天下士人,誰能接受?”
隨即他便表態:
“要是你們大家都向北稱臣,我也獨自向西麵聖!”
即使袁術、曹操都反對,也改變不了袁紹、韓馥此時的決心,他們決定自己幹。使者帶著擁戴劉虞做大漢天子的請願書,出發前往幽州。
最終的選擇權,其實是落在了劉虞手裏。
此時,確實是東漢末年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隻要劉虞接受了勸進,北方朝廷便會迅速搭建起來。而東部的許多郡,也很可能會接受他的權威。因為董卓操控下的皇帝,實在沒人看好。
大漢共有十二個州加一個司隸校尉直轄區,豫、兗、青、冀四州已明確表態反董;南方的揚、交二州,實質上也不支持董卓,隻是暫且觀望而已,所以曹操才能到揚州募兵;荊州已被袁術的部下孫堅擊破,至於益州,州牧劉焉(也就是劉璋的父親)早已做好了關起門自稱皇帝的準備。而徐州的陶謙,則三心二意、兩邊不得罪,無非也是觀望而已。最後一個幽州,便是劉虞的地盤。
所以說起來,此時董卓能掌控的,無非是涼州、並州以及司隸校尉直轄區而已。
劉虞若是稱帝,第一時間便能得到冀州這一漢室最大州的支持。而後,青、豫、兗、徐都未必會反對,唯一的不和諧隻有袁術等小股勢力而已。
這是漢室能夠重整旗鼓的一個極佳時機。
可惜不成!
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劉虞身上,這人太迂執。勸進的使者到來後,他唯一的答複便是:我不能有負皇恩。
換而言之,劉虞自己做皇帝,那便是篡位,是對長安城裏小皇帝的不尊重,也是對劉虞自己人格的不尊重。
於是韓馥等人說,既然你不願自己當皇帝,那就先做個“臨時朝廷總管”(領尚書事),這總歸可以了吧!將來解救了小皇帝,你也可以以此答複,那可是大大的忠臣所為啊!
可是劉虞好似被鉛灌了腦袋一般,死活不肯。甚至揚言你們再逼下去,我就要跑到匈奴草原上放羊去,從此再也不見你們!
一場策劃,終於白費!
袁紹、韓馥很失落,袁術很得意,而長安城裏的董卓,那就更開心了。二月中旬,他又將自己的頭銜提高一級,從相國升至太師,這便是篡位的前奏了。
接下來,他便毫不客氣地指摘袁紹:
“你竟然妄論今上不是皇室血統,縱然你是我哥,我也要告你犯上。至於家族血案,那也是董卓所為,與今上無關。”
最後,他高姿勢表態:
“我袁術一片赤心,誌在討伐董卓,其他之事一概不管!”
袁紹看了回信,豈不要吐血?不過這弟弟素來荒謬,既然你不參與,哥哥我就單幹了。袁紹便把朋友們叫來商量,其中便有曹操。
可是曹操,居然也反對袁紹的主張:
“我們這次之所以能聯合起來舉兵,就是因為皇上幼弱,為權臣所控製,並不是說皇上本身有什麼不對,現在你要另立新君,豈不是把大義拋至一邊,天下士人,誰能接受?”
隨即他便表態:
“要是你們大家都向北稱臣,我也獨自向西麵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