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事情上,曹丕倒很是果斷的。
何以會如此呢?因為曹丕似乎仍感覺到來自弟弟曹植那邊的威脅,老爹曹操,總歸還在猶豫,甚至這次襄樊被圍,曹操就曾打過讓曹植出征的主意。
難道說,曹操有換人的意思嗎?
這,倒也未必。因為,此前曹彰也曾出征烏桓,難道說當時曹操有立曹彰做繼承人的意思嗎?自然沒有。
隻不過,倘若這次在救援襄樊的進程中,曹植真能表現出哪怕是一點點統兵打仗、有張有弛的風度來,那曹操還真未必就一定對他放棄希望。
不到最後一刻,決不言敗!
倘若曹植真是一個有政治前途的人,他應當如此。
事實上,曹植的優點,僅僅在文學上而已。若是論政治,他實在不能說是合格。不久之前,情緒陷入混亂的他,就曾經私自打開鄴城魏王宮的司馬門,駕著馬車在按理是唯有曹操才有資格使用的王家大道上奔馳,結果引發了曹操的憤怒,雷霆之下,倒黴的是負責宮門與車輛交通的公車令——他被斬首了。
也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曹操忽然想到,要給曹植一次自我表現的機會,眼下關羽正在襄樊一帶囂張,你,我的兒子,若能在這個時刻展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風采,不但能令那些鄙視你的大臣們閉嘴,也讓我——你的老爹對你刮目相看!
可事情偏偏是這樣的,當曹操的使者前去召喚曹植之際,他卻正宿醉未醒。
有人說,其實這是曹丕使壞,故意灌醉曹植,令其不能成行。可即便如此,你曹植的智商與情商也都太低了,這個時候,你怎麼能喝得下這樣的酒呢?
無論如何,曹操隻能放棄這個不成器的兒子。
既然要放棄曹植,曹操就想起了一個人:楊修!此人不能再留。一聲令下,楊小智囊的腦袋便已然落地,理由很多,諸如泄密,又諸如結交諸侯、亂出主意等等。
《三國演義》中說,楊修的死,是因為曹操猜忌他。大錯!曹操殺他,是因為曹植已然無用,而如此聰明的楊修,便不可再留下去。其中緣由,與曹操當年殺荊州神童周不疑,如出一轍!
楊修死了,曹植廢了,曹丕大喜,這回真的是大局已定。
曹丕固然高興,曹操卻是真的發愁了,於禁和龐德一死一降,現如今他又能派誰去支援襄樊前線呢?
聽說彌漫荊州北部的大水,已然將樊城團團包圍,城牆在洪水的包圍之下,很快便出現了侵蝕崩壞的狀況,而那乘勝意氣正猛的關雲長,乘著船兒攻城,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曹操最擔心的情況就是,樊城守將曹仁會抵擋不住關羽的攻勢,棄城北走。而凡事都是如此,一旦有了開端,此後便會如山崩地裂,再也無法阻擋!
所以,曹操最大的希望,就是曹仁你一定要給我挺住,挺到我派給你的援軍到來。
好吧,說到援軍,在於禁覆滅之後,曹操又能派出哪路援軍呢?
在這種事情上,曹丕倒很是果斷的。
何以會如此呢?因為曹丕似乎仍感覺到來自弟弟曹植那邊的威脅,老爹曹操,總歸還在猶豫,甚至這次襄樊被圍,曹操就曾打過讓曹植出征的主意。
難道說,曹操有換人的意思嗎?
這,倒也未必。因為,此前曹彰也曾出征烏桓,難道說當時曹操有立曹彰做繼承人的意思嗎?自然沒有。
隻不過,倘若這次在救援襄樊的進程中,曹植真能表現出哪怕是一點點統兵打仗、有張有弛的風度來,那曹操還真未必就一定對他放棄希望。
不到最後一刻,決不言敗!
倘若曹植真是一個有政治前途的人,他應當如此。
事實上,曹植的優點,僅僅在文學上而已。若是論政治,他實在不能說是合格。不久之前,情緒陷入混亂的他,就曾經私自打開鄴城魏王宮的司馬門,駕著馬車在按理是唯有曹操才有資格使用的王家大道上奔馳,結果引發了曹操的憤怒,雷霆之下,倒黴的是負責宮門與車輛交通的公車令——他被斬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