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心想要取走靈符,可手伸了一半就停住了。
這老家夥早已死去一千三百多年,可仍舊屍骨未化,有這張靈符鎮著還好。要是我把靈符摘下來,他也和龍吼衛一樣複活,我可未必對付的了!
也不知道江大魚看到這靈符能不能忍得住……
我有些惋惜的又望了一眼靈符,晃著手電筒四下一照,發現遠在幾米外的灰塵之下好像有什麼東西。
走過去踢了一腳,那東西從灰塵裏露了出來,原來是一小塊黃綢子,上邊寫著‘神龍’兩個字。
手電光掃落之際,發現類似這樣的小布塊竟然滿地都是,圍著那黃袍道士散落了一圈兒。
應該是在兩人激鬥之時,綢布掉落了出來,隨即被劍氣撕成了碎片。
我撿起一看,大多數都寫有字跡,字體很是秀美,又帶著幾分霸王之氣。
綢布上繡有龍紋,更有兩張綢片上還印著紅色的印章,那印章雖不完全,卻仍能看出個大概。
“受命與天,既壽……”
這不是傳國玉璽嗎?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製成天子璽,上刻‘受命與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自此便成為曆代君王的統治信物。
玉璽曆經輾轉千年,最終在五代十國後期,隨著後唐皇帝李從珂攜寶自焚,自此再無蹤跡。
如果這真是傳國玉璽留下的印記,那這黃綢子……就是聖旨了?
我翻過背麵看了看,那綢緞上繡著五爪金龍,的確是皇家禦用。
聖旨?這老道怎麼會帶著聖旨?
我打著手電筒四下搜尋,把所有的小布塊都撿了起來,用我古董商人的手段慢慢拚接在了一起。
這的確是一張聖旨,隻不過卻不是頒給哪個臣子的,而是乞罪於天。
說它是‘乞罪昭’倒是更為恰當一些。
從落款來看,書寫這道乞罪昭的正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初之時,玉璽並沒有落入李家手中,後來李靖征討突厥得勝,蕭後回歸中原,這才將玉璽呈交到李世民手裏。
可當時他已另刻玉璽,終其一生,都極少使用。
怎麼偏偏就在這兒用上了?
我有些疑惑的看了一遍聖旨內容,頓時大吃了一驚!
李世民說自己“督下不力,察監不當”致使“罪臣魏征,私斬神龍,褻瀆上天。”
現在他已深知罪過,親手砸了魏征的墓碑祭廟,懇請上天萬勿怪罪,續保大唐李氏江山。
魏征與李世民,曆來被稱為忠臣明君的典範。
大多數人都知道,魏征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封為鄭國公,李世民將魏征視為可以照到自己缺點的鏡子,對魏征的諫言無所不聽,無所不從,君臣兩人在曆史上也成了一代佳話。
可卻很少有人得知,魏征死後,李世民怒砸其墓,將魏征的屍體拖出來鞭屍的故事。
即便是熟知這一段曆史的人,也把此事說成是李世民責怪魏征推薦錯了人,從而大發雷霆。
可從這聖旨上的記撰來看,卻是另有隱情。
我有心想要取走靈符,可手伸了一半就停住了。
這老家夥早已死去一千三百多年,可仍舊屍骨未化,有這張靈符鎮著還好。要是我把靈符摘下來,他也和龍吼衛一樣複活,我可未必對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