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的,世界上肯定要有一個第一原理,事物不能有無數的原因,原因也不可能有無數的種類。因為某個事物不能由於追溯其物質來源(物因)而無休止,就像肌肉由土而來,土由氣而生,氣來源於火,如此反複無休無止;也不能追究其變動的來源(動因)無休止,比如人因為氣而變動,氣由於太陽而變動,太陽由於鬥爭而變動,如此這般無止無休。相似的極因也不能無止盡地進行——為了健康就來散步,為了快樂而保持健康,而快樂是為了其他的事物,其他又是為了其他,就這樣的無止盡地下去。怎是(本因)的問題也是這樣。因為在“間體”這個問題上,“間體”的前後必須要有兩個名詞,前名必須要是後名的原因。如果有人問三者之中本因是哪個,那麼肯定是第一個,最後一個肯定是結果,間體隻是後一名的原因(本因就應該來自最先一名)。間體不論是一還是多都沒有關係,就算是無窮無盡也沒關係。如果說間體的數量是無窮的或者種類是無盡的,一直延伸下去所有的都是間體,如果沒有頭,那就沒有本因。

“由”上麵的一個起點開始,也不可以向下麵無盡地延伸,比如雲和水源自於火,地又源自於水,不能像這樣有一個原因就產生無窮多的結果。“由”還有第二個意思,這裏的意思不是“在某某某之後”。比如我們說“在”伊斯米賽會之“後”,就是奧林匹克賽會。“由”的其中一種意思就像這樣:“由”兒童變為成人,就說兒童變為人了;另外一種意思就像這樣:氣“由”於水。我們所說的“人由兒童而來”,意思就是“一種事物變成了另一種事物,這一種事物就是另一種事物的開始”(這種創造和改變本來就在“現實”和“非現實”之間,因為學徒是在成為大師的過程之中,所以我們說大師的“由”來是學徒);另外一方麵,“氣由自於水”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一種事物的變化帶來了另一種事物的產生。由此可見,前一種變化是不可逆的,成人不可能返老還童(這是由於本身的變化沒有改變本身,隻是改變了現實,並不是變化成了另一種事物。就好比天亮了,書就變成白色了,這是因為先有天亮了,才有書變白了,就像這類的,我們不能掉過來說,是因為書變白了,然後天亮了);不過另一種變化就是可逆的了。這兩種事情,都不能有無數的項目。前一類項目就是間體,必須要有終止的存在,而後一種就是互為變化。它們之間的變化,無論好壞都是相關聯的。

還有,因為所有的變化,在向源頭變化的時候肯定不是無盡的(肯定要有一個最開始的原因),第一原因就應該是永恒不變且不會毀滅的;後續的事物必須要從第一原因的毀滅中產生,那麼這個第一原因就不會是永恒的。

再有,極因就是一個“終點”,這個終點並不是為了其他事物而存在,但是其他事物卻把它作為目的。有了這個目的,過程就不會無休無止地進行;如果沒有這個終點,那極因也就不存在了,不過這樣的話,那些推崇無盡論的人就在不知不覺中把“善”性抹除了(但是任何人在沒有變化之前,都是空白的)。世界上也就沒有了理性。有理性的人總是先有一個目的,然後再去做事情的,這就是所謂的“定限”,“定限”也要用在終極上。

“怎是”也不能引申出另外一個更準確的定義。最初的定義比演變出來的定義更為準確。在這樣的係列中,如果最開始的定義是錯誤的,那麼之後的研究也是不準確的。還有人這樣說,想要把所有的事物分解成不能再繼續拆分解析的詞項,這是做不到的。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毀了學術。依照這樣的說法,知識也是不可能得到的,如果說事物的涵義就是無窮無盡的,那麼人們該怎麼認識事物呢?這也並不像一條直線,可以分割成無數段,不過在實際上,對於一條直線而言,分割成無數段是不可想象的,所可以想象的也隻是把一條線分割成有限定的線段而已,隻不過這個限定是無限短罷了(人們如果去探尋一條被無限分割的線,那就沒法來計算了)。如果隻是憑借觀察可變事物來探尋事物的無盡,這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說無窮無盡的事物存在,那麼無窮無盡也不是真的無窮無盡。

如果說原因有無窮無盡的類別,那麼知識也是不可能得到的,因為我們研究知識的前提就是,已經確定了一些種類的原因。如果說原因的數量是不斷增加的,那麼人們在有限的時間裏就沒法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