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把屬性(偶然)成為是的性質說明得很充分了,現在就不再重複了。實是有各種類型,有的把真作為是,把假當作不是,判斷是的“真假”應該依據“組合和分開”,應該依據各部分的對反搭配來判斷複合詞的真假,如果肯定一個主題和其範疇可以組合到一起,否定兩者分開就不能合在一起,這些都是確定的。如果情形和這些是反著的,那就可以判定是假的(在這裏有另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會想到事物會分離開呢?這裏所說的合,不是簡單地湊在一起,而是合成一個整體)。這裏所說的真假不在事物身上,並不像善就是真,惡就是假,都存在於事物本身之內,這些隻是在想法之中的真假,但是單一的怎是,其是真還是假就不在想法之中了。這裏所說的疑難,我們以後再思索。依據合在一起和從整體中分離來判定真假,隻存在於想法之中,並不在事物身上,因為想法可以把主題的怎是或者某個素質(比如量),或者其他的範圍加在主題身上,也可以在主題身上把這些剝離掉,按照這樣的意思,真和假就是原來事物之外的另一種“是非”,那麼屬性的是和真假的是,也就沒必要去爭論了。前者本來是不確定的是,後者也隻是想法的延伸,兩者皆是實是的一個分支,並不可以獨立地成為實是的一個種類。那麼就讓我們拋開這些,去專心地探索實是成為實是的原因和原理。(實是的那些含義在前麵已經討論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