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學術的目的都在於尋找各類事物的原因和某些原理,像是醫學是為了尋找健身的原理,而數學等製造之學也是為尋求原理而存在的。不同的學術一般都在特定的可認知事物研究當中,仔細探索此類事物的存在和實是。實際卻非如此,對於事物的存在和實是應該是另一門不同於以上所說的任何一門的學術所研究的領域。上麵所提的各門學術研究的建樹還主要是事物的“怎是”,往往細致專研和著力去闡明事物的真理。不過這樣得到的關於“怎是”的結果不是出於感覺就是來自於假說。這一類學術歸納來說的話,關於本體及其如何為其佐證的事情幾乎沒有一門研究過。

可是與這些實用的學術以及製造的學術不同的還有一門自然學術。就生產知識而言,生產者是事物動變的源頭,而非所產物,這個源頭實則藝術或是其他職能。與之類似,在實用的學術看來,有所作為的人才是動變的源頭,而不是所做的事。自然哲學的研究對象均為自身存在動變原理的事物,因為它不屬於實用學術,也不屬於製造學術,這是一門單純的理論學術(這是學術的三個類別)。一門學術一定要了解關於“這是什麼”的道理,並以此為原理,為此自然哲學家如何界定事物且將事物的“怎是”作為原理就成了我們最應該關注的,這其中就有譬如“凹鼻”或是“凹性”這兩類公式。前者包含了物質,後者則是脫離物質而獨立存在。既然“凹鼻”從鼻而來,顯然脫離鼻而求公式是不現實的,所謂凹鼻就是一個凹形的鼻子。很自然,像是肌肉、眼睛還有其他部分也都無法脫離自身而求取其公式。

一門學術因為專研實是之所以為實是而真正獨立,關於這門學術與其他物學之間的同異是值得考慮的。物學討論的對象主要是存在自身動變原理的事物,而數學則是一門理論科學,主要針對靜止事物,不過此對象的獨立存在是無法脫離事物的。和這兩門學術相異的,無非就是那些將不動變但獨立存在的事物作為對象的學術,至於這一類事物的本體,後麵我們將繼續證明其存在。世上若是有一類這樣的實是存在,那隻能是神,而且必然是第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可見理論學術有三個分支:物學、數學和神學。學術方麵最為崇尚的就是理論學術,而其中最為理論學術所崇尚的就是神學。不同研究對象的高低貴賤決定了學術的優劣,針對世上最崇高存在進行探索的神學,一定是在其他學術之上的。

關於專研實是之所以為實是的學術究竟是普遍還是非普遍的問題,人們可以發出如此疑問。特殊的數學所研究的是某一級別的學術對象,但普遍的數學則是針對所有學術對象的通論。現存事物的首要是自然本體,因此學術的首要也應該是物學。世界上如果有不動變且獨立的本體和實是存在的話,那這一部分知識必然先於其他知識,普遍的物學必先於物學,卻和物學相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