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也確實有不少“君子不計小人過”的事例,文人宋綞輯錄的《碩輔寶鑒》中,就記載著這樣三則故事,很耐人尋味:

第一則故事講唐朝的狄仁傑。高宗時狄仁傑是大理丞後為豫州刺史、洛州司馬。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他做了宰相,有一天,武則天對他說:“你在汝南有善政,然而有人說你的壞話,你想知道嗎?狄仁傑說:“陛下認為他說得對,臣當改正;認為臣沒有那樣的過錯,那是臣之幸也。至於是誰說臣的壞話,臣不願意知道”。武則天聽了很高興,稱讚狄仁傑是一個寬宏大量的長者。

第二則故事講唐朝的陸贄。陸贄在德宗時當過中書侍郎、門下同平章事。當初,禦史中丞竇參常常排擠陸贄。後來竇參被李巽參奏,德宗大怒欲殺之。陸贄替竇參講情,才未被殺,被貶到獾州當司馬。德宗又想株連竇的親人,沒收他的家產,陸贄請皇上加以寬恕。世人無不稱讚陸贄公正誠實,以德報怨。

第三則故事講宋朝的呂蒙正。蔡州的知州張紳犯貪汙罪被免職。有人對宋太祖趙光義說:“張紳很有錢,不至於貪汙,是呂蒙正貧窮時向他索取財物沒有如願,現在對他報複。呂蒙正不申辯,結果張紳複了官,呂蒙正被罷了宰相的官職。後來考課院查到張紳貪汙的證據,於是又免了張紳的官職,呂蒙正重當宰相。太宗對呂蒙正說:張紳果然有贓,呂蒙正也不謝。宋稱讚呂蒙正的氣度不是那些淺薄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這種寬厚與容忍絕對不是爭鬥的小人所能夠做到的,明知對方錯了,卻不爭不鬥反而認輸,雖然自己吃點小虧,但使別人不受損。不爭表麵形式的輸贏,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準的高低,這樣的人其實活得很瀟灑。曆史上的這三個人,由於能不計小人過,不但沒有絲毫損害自己的名聲,反而更受到大家的稱道。

在生活中,也確實有不少“君子不計小人過”的事例,文人宋綞輯錄的《碩輔寶鑒》中,就記載著這樣三則故事,很耐人尋味:

第一則故事講唐朝的狄仁傑。高宗時狄仁傑是大理丞後為豫州刺史、洛州司馬。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他做了宰相,有一天,武則天對他說:“你在汝南有善政,然而有人說你的壞話,你想知道嗎?狄仁傑說:“陛下認為他說得對,臣當改正;認為臣沒有那樣的過錯,那是臣之幸也。至於是誰說臣的壞話,臣不願意知道”。武則天聽了很高興,稱讚狄仁傑是一個寬宏大量的長者。

第二則故事講唐朝的陸贄。陸贄在德宗時當過中書侍郎、門下同平章事。當初,禦史中丞竇參常常排擠陸贄。後來竇參被李巽參奏,德宗大怒欲殺之。陸贄替竇參講情,才未被殺,被貶到獾州當司馬。德宗又想株連竇的親人,沒收他的家產,陸贄請皇上加以寬恕。世人無不稱讚陸贄公正誠實,以德報怨。

第三則故事講宋朝的呂蒙正。蔡州的知州張紳犯貪汙罪被免職。有人對宋太祖趙光義說:“張紳很有錢,不至於貪汙,是呂蒙正貧窮時向他索取財物沒有如願,現在對他報複。呂蒙正不申辯,結果張紳複了官,呂蒙正被罷了宰相的官職。後來考課院查到張紳貪汙的證據,於是又免了張紳的官職,呂蒙正重當宰相。太宗對呂蒙正說:張紳果然有贓,呂蒙正也不謝。宋稱讚呂蒙正的氣度不是那些淺薄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這種寬厚與容忍絕對不是爭鬥的小人所能夠做到的,明知對方錯了,卻不爭不鬥反而認輸,雖然自己吃點小虧,但使別人不受損。不爭表麵形式的輸贏,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準的高低,這樣的人其實活得很瀟灑。曆史上的這三個人,由於能不計小人過,不但沒有絲毫損害自己的名聲,反而更受到大家的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