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曾作《原毀》一文,考慮當時士大夫階層嫉賢妨能,毀磅他人的不良風氣的思想根源。文章指出:“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這是對人對己的兩種不同態度二一種是對自己的要求嚴格、全麵,對別人的要求寬厚、簡約;別一種對別人的要求很周詳,對自己的要求則低而少。

文章認為: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態度,是由於對人對己要求的標準不同。“古之君子”以舜和周公這樣的聖賢為標準,認為他們能做到的,自己也應該做到。因而對自己的要求就嚴格而周全;對別人則先看到他的優點和進步,“取其一不究其二,即圖其新不究其舊”,唯恐損害別人為善的積極性。這樣,對別人的要求自然就寬厚而簡約了。“今之君子”則不然,他們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唯恐別人有好名聲。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則比普通人還低,“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還沒有取得一點進步就停止了。這樣,他們責人周、責己廉,也就不奇怪了。文章進一步揭露了“今之君子”對人嚴、對己寬的思想根源在於“怎”與“忌”兩個字;“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自己懶惰懈怠,不求進步,又嫉妒別人進步,因此,“事修而謗興,高而毀末”。誰辦成好事,誰有高尚品德,就會受到他們的誹謗打擊。韓愈對世態人情的剖析,可謂入木三分。韓愈的見解與莊子的觀點實際上是一致的。

今天,我們領會韓愈的《原毀》,仍然可以獲得有益的啟示。首先,對人嚴、對己寬的問題,仍然普遍存在,而問題的實質也是對人對己要求的標準不同。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看別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優點多;批評別人往往苛刻求全,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不看別人的現實表現而糾纏過去的恩怨是非;批評自己的時個則輕描談寫,強調客觀,覆短護私。出現這種情況,也和“怠”與“忌”不無關係。自己不求進步,不思進取,又害怕別人進步,獲得成就和名聲。應該去掉這種不健康的心理,改變這種不健康的風氣,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嚴格檢查自己思想上、工作上的缺點;同時以寬厚的態度對待別人鼓勵、支持別人從善、向上的積極性。

韓愈曾作《原毀》一文,考慮當時士大夫階層嫉賢妨能,毀磅他人的不良風氣的思想根源。文章指出:“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這是對人對己的兩種不同態度二一種是對自己的要求嚴格、全麵,對別人的要求寬厚、簡約;別一種對別人的要求很周詳,對自己的要求則低而少。

文章認為: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態度,是由於對人對己要求的標準不同。“古之君子”以舜和周公這樣的聖賢為標準,認為他們能做到的,自己也應該做到。因而對自己的要求就嚴格而周全;對別人則先看到他的優點和進步,“取其一不究其二,即圖其新不究其舊”,唯恐損害別人為善的積極性。這樣,對別人的要求自然就寬厚而簡約了。“今之君子”則不然,他們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唯恐別人有好名聲。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則比普通人還低,“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還沒有取得一點進步就停止了。這樣,他們責人周、責己廉,也就不奇怪了。文章進一步揭露了“今之君子”對人嚴、對己寬的思想根源在於“怎”與“忌”兩個字;“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自己懶惰懈怠,不求進步,又嫉妒別人進步,因此,“事修而謗興,高而毀末”。誰辦成好事,誰有高尚品德,就會受到他們的誹謗打擊。韓愈對世態人情的剖析,可謂入木三分。韓愈的見解與莊子的觀點實際上是一致的。

今天,我們領會韓愈的《原毀》,仍然可以獲得有益的啟示。首先,對人嚴、對己寬的問題,仍然普遍存在,而問題的實質也是對人對己要求的標準不同。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看別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優點多;批評別人往往苛刻求全,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不看別人的現實表現而糾纏過去的恩怨是非;批評自己的時個則輕描談寫,強調客觀,覆短護私。出現這種情況,也和“怠”與“忌”不無關係。自己不求進步,不思進取,又害怕別人進步,獲得成就和名聲。應該去掉這種不健康的心理,改變這種不健康的風氣,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嚴格檢查自己思想上、工作上的缺點;同時以寬厚的態度對待別人鼓勵、支持別人從善、向上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