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畫家不受他人的操縱,充滿了自信。他自信而不自滿,善聽意見卻不被其所左右,執著但不偏執。

上麵兩個故事裏的主人公,他們的所作所為,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兩種不同的心態和兩種不同的結果。前者是失敗的思維模式,自卑的心態,必然會產生可悲的結果。後者是成功的思維方式,充滿自信的心態,必然會產生成功的結果。

前者過高地估計了他人,過低地估計了自己,遇事認識不到自己擁有無限的能力和可能性。越是這樣,越是跳不出自己的思維模式;越是跳不出自己的思維模式,就越覺得自己不行;覺得自己不行,就必然要依賴他人,受他人的操縱。如此這樣,每失敗一次,自信心會受到一次傷害,久而久之,一切就會按照別人的意見行事,一切就會讓別人來操縱,可悲的事就會接踵而來。後者因為用正確的觀點評價別人和看待自己,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迷失自己,被他人操縱。

畫展裏的這種情況,我們在現實生活裏會常常碰到。同樣的事,同樣的人,常常會出現不同的待遇,產生不同的結果。仔細想想,這也並不奇怪,因為人世間每一個人的眼光各不相同,理解事物的角度也不盡一樣。所以遇事要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不要完全相信你聽到的看到的一切,也不要因為他人的指責,鄙視而輕視自己,產生自卑感。

愛迪生曾經嚐試用1200種不同的材料作白熾燈泡的燈絲,都沒有成功。有人批評他: “你已經失敗了1200次了。”可是愛迪生不這麼認為,他充滿自信地說:“我的成功就在於發現了120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

如果我們遇事都能這樣考慮問題,采用這種積極的思維方式,哪裏還會有煩惱,哪裏還會有自卑感?人的自卑感的存在和產生,並不是由於自己在能力或知識上不如人,而是由於自己不如人的心態和感覺。為什麼會產生不如人的心態和感覺呢?是因為有些人常常不用自己的“尺度”來判斷和評價自己,而喜歡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說白了,就是喜歡拿自己與他人相比較,尤其喜歡拿別人的優點長處與自己的缺點和短處相比較。原本這些不一樣的東西,是不能進行比較的,越比較,就越自卑。

這些簡單、明顯的道理,隻要你相信它,接受它,你遇事就會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態,摒棄自卑,找回自信,學會讓自己支配自己,由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由自己去策劃自己的人生。

你自信能夠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大為增加。你如果自己心裏認定會失敗,就永遠不會成功。沒有自信,沒有目標,你就會俯仰由人,一事無成。

這位畫家不受他人的操縱,充滿了自信。他自信而不自滿,善聽意見卻不被其所左右,執著但不偏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