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學大師林語堂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年輕的美國夫婦,利用假期出外旅遊。他們從紐約南行,來到一處幽靜的丘陵地帶,發現在這人煙稀少的小山旁邊,有一個小木屋。

夫妻二人走到小木屋前,看見門前坐著一位老人。年輕丈夫上前一步問道:

“老人家,你住在這人跡罕至的地不覺得孤單嗎?”

“你說孤單?不!絕不孤單!”老人回答道。停頓了一會,老人接著說:

“我凝望那邊的青山時,青山給予我力量;我凝望山穀時,那一片片植物的葉子,包藏著生命的無數秘密;我凝望藍色的天空,看見那雲彩變化成各式各樣的城堡;我聽到溪水的淙淙聲,就象有人在向我作心靈的傾訴;我的狗把頭靠在我的膝上,我從它的眼神裏看到了純樸的忠誠。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我看見孩子們回到家中,盡管他們的衣服很髒,頭發也是蓬亂的,但是,他們的嘴唇上卻掛著微笑;此時,當孩子們親切地叫我一聲‘爸爸’,我的心就會像喝了甘泉一樣甜美。當我閉目養神的時候,我會覺得有一雙溫柔的手放在我的肩頭,那是我太太的手;碰到困難和憂慮的時候,這雙手總是支持著我。我知道,上帝總是仁

慈的。”

老人見年輕夫婦沒有作聲,於是,又強調了一句:“你說孤單?不,不孤單!”

這位老人的生活看起來是平淡的。然而,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說是凡夫俗子,他們總期盼著過一些平淡的日子。平淡,不是沒有欲望。屬於我的,自然要取;不屬於我,即使是千金、萬金也不為其動。這就是平淡。定於平淡的生活,並能以平淡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繁華和誘惑,讓自己的靈魂安然自處,這樣的人,於自己,就像雲彩一樣的飄逸;於他人,就像湖泊一樣的寧靜。這就是一種清心的境界。

其實,這位老人正是達到了清心的境界,因此,他能清閑自在、坐臥隨心,從平凡的生活之中,體悟到了生活的情趣,領略到了生活的快樂。

向往逍遙自在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天性,但真能做到這樣卻很困難。生活中的自由是有條件的,如果能盡量減少欲望、淡泊名利,心胸豁達,即使做不到心靜如水,但也能給自己增添一份灑脫,給人生增添一份真趣。

我國國學大師林語堂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年輕的美國夫婦,利用假期出外旅遊。他們從紐約南行,來到一處幽靜的丘陵地帶,發現在這人煙稀少的小山旁邊,有一個小木屋。

夫妻二人走到小木屋前,看見門前坐著一位老人。年輕丈夫上前一步問道:

“老人家,你住在這人跡罕至的地不覺得孤單嗎?”

“你說孤單?不!絕不孤單!”老人回答道。停頓了一會,老人接著說:

“我凝望那邊的青山時,青山給予我力量;我凝望山穀時,那一片片植物的葉子,包藏著生命的無數秘密;我凝望藍色的天空,看見那雲彩變化成各式各樣的城堡;我聽到溪水的淙淙聲,就象有人在向我作心靈的傾訴;我的狗把頭靠在我的膝上,我從它的眼神裏看到了純樸的忠誠。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我看見孩子們回到家中,盡管他們的衣服很髒,頭發也是蓬亂的,但是,他們的嘴唇上卻掛著微笑;此時,當孩子們親切地叫我一聲‘爸爸’,我的心就會像喝了甘泉一樣甜美。當我閉目養神的時候,我會覺得有一雙溫柔的手放在我的肩頭,那是我太太的手;碰到困難和憂慮的時候,這雙手總是支持著我。我知道,上帝總是仁

慈的。”

老人見年輕夫婦沒有作聲,於是,又強調了一句:“你說孤單?不,不孤單!”

這位老人的生活看起來是平淡的。然而,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說是凡夫俗子,他們總期盼著過一些平淡的日子。平淡,不是沒有欲望。屬於我的,自然要取;不屬於我,即使是千金、萬金也不為其動。這就是平淡。定於平淡的生活,並能以平淡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繁華和誘惑,讓自己的靈魂安然自處,這樣的人,於自己,就像雲彩一樣的飄逸;於他人,就像湖泊一樣的寧靜。這就是一種清心的境界。

其實,這位老人正是達到了清心的境界,因此,他能清閑自在、坐臥隨心,從平凡的生活之中,體悟到了生活的情趣,領略到了生活的快樂。

向往逍遙自在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天性,但真能做到這樣卻很困難。生活中的自由是有條件的,如果能盡量減少欲望、淡泊名利,心胸豁達,即使做不到心靜如水,但也能給自己增添一份灑脫,給人生增添一份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