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增長你技能的書,更要看提升你對世界理解的書。
演講的時候有人問,是不是年齡到了,很多事情才能懂。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見過很多非常不錯的年輕人,比他們的同齡人成熟得多,他們共同的一點都是喜歡看書,喜歡自主學習。
當所有在校的學生都覺得接受學校教育就夠了的時候,那些在學校教育之外,還在努力看書和學習的學生,當然很容易脫穎而出。因為大多數人相信學校教育完結後,就不需要努力學習了,那麼那些在學校教育結束後還在努力看書和學習的人,當然就更容易脫穎而出了。
我在這兩年,開始廣泛地閱讀英文書。感覺就是不斷地接受人生觀、價值觀的升級,就是那種睡在床上覺得自己的骨頭嘎嘎在響的那種脫胎換骨的感覺。所以,我相信閱讀可以改變你,讓你心態更加平和,做事情更加有方式方法,效率更高。
我之前多次用過一個比喻。我們人類的學習,就跟計算機科學裏麵的機器學習很像,看有的書是可以提升你的數據量,使你對一個腦子裏麵的既有模型加深印象,得到改善;有的書是可以給你灌輸新的模型,讓你對所有司空見慣的事情產生新的理解。
我們需要看大量提升數據量的書,更要看大量提升思維模型的書。或者說,要看增長你技能的書,更要看提升你對世界理解的書。
不要找人列書單
首先,沒有人有義務給你列書單,第二,沒有人可以列出一個適合你的書單。
大師的書單好不好,很好,不過有很大的概率是裏麵最簡單的書你連看都看不懂。每個人有自己的發展方向,不要讓人左右你的閱讀,要自主學習。
每一個在線書店、線下書店的陳列都是書單,代表了不同的書店、不同銷售風格對書的取舍。每一個你欣賞的大牛,脫口而出最近在讀的書,都是書單。
如果你茫茫然沒有方向,或者大喊一聲“這世界沒有好書”,問題一定不是出在沒有人給你列出單,也不出在這世界沒有好書。很簡單,問題都出在你讀得太少。
在讀得太少的前提下談優劣是一個笑話,在讀得太少的前提下談選擇是另外一個笑話。
列不出自己的書單,找不到好書,都說明你第一不了解自己,第二不了解書。你需要在閱讀中認識自己,先隨便找些書讀起,慢慢地尋找,什麼樣的書會讓你感動,什麼樣的書會讓你受益,什麼樣的書讓你淚流滿麵,什麼樣的書讓你整夜無法入睡,什麼樣的書讓你覺得自己獲得了新生,什麼樣的書讓你熱愛這個世界,這一切,既是在閱讀,也是在發現自己,發現書。
“好讀書,不求甚解。”陶淵明的這句話,曆史上有無數種解釋。我講一個我的理解。
我讀書非常快,因為看任何一本書我都不求甚解。目的有兩個。
第一,快速建立索引。
有很多書的內容是需要實踐配合的,比如一本技術書,裏麵講到了一個算法,我往往隻會非常簡單地看一下,然後就略過。等到我需要用這個算法的時候,我能知道哪本書裏麵提到,就可以了。用的時候,我找到這本書仔細閱讀,實踐一下,驗證一下,這樣的理解比認認真真地看這個章節10遍效果還好。
有的書,本來就太龐雜,你閱讀的意義就不在於每個細節都懂,還是在於需要用的時候可以找到。
第二,如果一本書足夠好,不用擔心一遍讀不懂,或者說汲取不了全部營養。
有很多書,我是會翻來覆去讀很多遍的,所以第一遍甚至前幾遍都無須太過認真,可以追求效率,可以追求迅速了解大局,而不是在細節上花太多的時間。
快速閱讀的好處是可以提升閱讀量,比如在提升某個比較艱深領域知識的時候,我習慣的方式不是花時間選一本最經典的書,而是買最經典的4~5本,甚至買10本,然後全部快速閱讀,用自己的閱讀體會找到不同書的不同側重點,相互印證,獲得更快和更全麵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