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
“小春已經沒呼吸了,我伏在她胸口哭了很久,我也快支持不住了,我覺得頭暈,我站不起來,不寫了,我吐了……”
——10月8日
……
在王成冰的日記摘錄後麵,柴英詳細敘述了兩具屍體的善後工作。大致情況是,在柴英的幫助下,當地警方很快就找到了王成冰所在的學校,不久之後,王成冰和米小春的家人都相繼趕到了出事地點,接著,認屍、火化、安葬,一切都進行得井井有條,柴英陪著家屬們完成了整個追悼過程,並不失時機地給家屬們作了實地采訪。
“沒想到會這樣,沒想到,沒想到。”照片顯示,王成冰的母親一邊說了無數個“沒想到”,一邊哭成了淚人兒,而王成冰的父親則始終站在她身邊默默地流淚。
米小春的家人是她的哥哥,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他幾乎沒說話,一直朝柴英搖頭,柴英對此是如此評述的:“從這張布滿皺紋、曆經滄桑的臉上,我們看見了人類最樸實的情感,那就是失去親人後的悲痛和對死亡的無奈。”
在文章的結尾還加了一小段專家意見,專家呼籲想去探險的朋友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臨行時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
文中還刊有四張照片,兩張是王成冰和米小春雙雙躺在草棚中的屍體照,另外兩張是家屬瞻仰遺容時的照片。文章結尾還附了一個博客地址和一行小字——“更多照片詳見我的博客”,那是柴英的博客地址。
文章很長,大約7000多字,看完後我發現這的確是一篇非常棒的新聞報道,題材煽情,資料翔實,采訪也非常全麵。不僅有對死者的先期采訪,有記者對出事地點的實地考察,有對死者家屬的獨家專訪,還有大量實地拍攝的新聞照片,總之從各方麵說,這都是一篇吸引眼球的新聞報道。柴英的確厲害!
我決定稍後再去登陸柴英的博客,看看其他照片。
這時候,小芬的電話又進來了,來得正好。
“你在睡午覺?”小芬問我。
“沒有,我在看柴英那篇關於蝴蝶穀的新聞報道。”我說。
“那篇文章很受追捧,據說他們老總滿意得不得了,在大會上不止表揚了一次。哼,她這還不是踩著人家小王的肩膀爬上去的嗎?”小芬從鼻子裏發出一聲冷“哼”。
我沒工夫跟她一起聲討柴英,於是問道:“小芬,你能幫我個忙嗎?”
“什麼事?”
“我想知道那個小王最初是從哪個論壇上發現那張求助帖的,我想看看這張求助帖的原文,你能幫我打聽一下嗎?”我問小芬。
“那沒問題。”小芬爽快地說,隨後又問,“你想知道這個幹嗎?”
“我就是好奇唄。其實,我也想找找選題,最近有個雜誌在問我要稿子呢。”我撒謊道。
小芬聽我這麼說,馬上表示讚同,她道:“是啊,與其每天窩在家裏無所事事,還不如出去找點事做,那樣你心裏也會舒服點。”
我可不想聽她教育我,連忙岔開話題。
“你剛才說有事要告訴我,到底是什麼事啊。”
小芬立刻瘋笑了起來。
“你知道嗎,柴英把你寫進書裏去了。”她說。
“是嗎?哪本書?”我大驚。
“就是那本《母豬是怎麼變成白天鵝的》,她在裏麵拿你做了反麵例子,說你工作不到半年就辭職結婚了,過了幾年無所事事的少奶奶生活後,因為沒理想,沒追求,跟老公差距越來越大,最後被老公拋棄了。噢……可憐的小莫蘭。”小芬的聲音裏一半是同情,一半是揶揄。
“你怎麼知道她在說我,難道她寫我名字了?”我反問,覺得柴英不至於那麼不夠朋友吧。
“我的同事小莫,她是這麼稱呼你的,哈哈,那不是說你還會有誰?”
放下小芬的電話後,我馬上從書架裏找出了那本書,果然在小芬說的那個章節裏找到了原文,真沒想到,柴英真的拿我當反麵教材!說完我的故事,她還煞有介事地評論道:“事實證明,女性隻有自強自立,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才能真正獲得男人持久的愛。希望大家不要像小莫那樣,把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埋沒在廚房的油煙裏。”
這個柴英!我真納悶,她怎麼還敢把書拿給我看!
我決定抽空好好拜讀一下這本大作,我倒要看看,她究竟還發表了哪些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