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肝膽病
肝膽係統疾病,是指肝和膽部發生的病理變化疾病。肝髒是人體最大的腺體,約占體重的1/50。新生兒的肝相對成人較大,約占體重的1/20。肝含血管,呈紅色,質軟而脆,受暴力易破裂,引起致命性出血。肝髒的生理和病理功能十分複雜,約有500種以上化學反應在肝內進行,它幾乎參與了人體內的一切代謝過程,如分泌、排泄、解毒以及各種物質代謝等。當肝髒出現病理改變時,體內消化和物質代謝作用就會受到影響。
膽囊位於肝右葉髒麵的膽囊窩處,呈梨狀,是貯存膽汁的器官,通過結締組織固定於肝下。膽囊的容量約為30~90毫升。膽囊一般分為底部體、中部和頸部三部分,膽囊通過吸收、分泌和運動等功能而起到濃縮、儲存和排出膽汁的作用。膽囊黏膜有很強的吸收水和電解質的功能。肝髒分泌的膽汁每日平均約為80毫升,大部分膽汁濃縮後儲存於膽囊內,隻有少量膽汁直接進入十二指腸。膽囊每日分泌約200毫升黏液以保護膽囊黏膜。膽囊主要受縮膽囊素的影響,食物進入十二指腸之後,刺激腸黏膜釋放縮膽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