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地理風水實例選驗(五)(2 / 3)

消息傳到京城,滿朝文武大臣驚慌失色,怎麼辦?朝內不能沒有皇帝。於是,滿朝文武又擁立英宗之弟———朱祁鈺為帝,稱為景泰帝。後來,乜先又攻北京,在德勝門外被於謙率領的明軍打得大敗,乜先為了求和就把擄去的英宗放回來了。英宗回到北京後,被尊為太上皇,但他不甘心失去的皇位,總想複辟。

後來,他乘景泰帝生病的時候發動了宮廷政變,重新登上了皇位。景泰帝本來就有病,這一下連驚帶氣沒幾天便死了。

朱祁鈺死後,照理應葬於明陵。但英宗對他恨之入骨,不願將他葬入十三陵。但又怕滿朝文武不服,一時心事重重坐立不安。有個親信大臣平時最理解主子心意,見英宗整天悶悶不樂,心中便猜到了七八分。於是,他向英宗獻計:此事應當如此這般,便可妥善處置。英宗大喜,暗中照計而行。

趕到入殮的時候,景泰帝的靈柩仍然運往明陵,一路上吹吹打打,滿朝文武跟在後麵。

英宗為了擺樣子也親自送葬。

從德勝門前往昌平陵區,先要經過清河大橋,然後在昌平縣的“停靈宮”停靈,再奔皇陵。

這次,景泰帝的靈柩剛過清河大橋,抬靈的壯漢便嚷嚷棺材太重,於是就換了一撥人。沒走多遠又嚷重了,於是又換了一撥人。這樣一直換了五撥人才到了停靈宮。後來,當地人便把這幾個換人的地方叫做“一撥子”、“二撥子”、一直到“五撥子”。

等到朱祁鈺的棺槨從停靈宮出來再往北行時,抬夫們更喊沉了,走一步一打晃,走兩步一換肩,從幾個人加到二十四個還是走不動。發生了這等怪事,宮廷總管立即上奏英宗。英宗忙在停靈宮召集文武大臣商量,那個曾向英宗獻計的大臣奏道:“景帝靈柩往北越抬越沉,這是天意。景泰帝原本不該葬入皇陵。依臣之見,不如另擇墓地以合天意,不知萬歲意下如何?”英宗準奏。景泰帝棺木折回,奔了西山。後來這個停靈宮便因此改名為“回龍觀”。

實際上,這是英宗的那個親信大臣指使宮廷總管買通了抬夫演出了這場戲,文武百官都被蒙在鼓裏了。

朱祁鈺當了八年皇帝,雖然沒有資格葬入明陵,也要按帝王禮節入殮。於是,在金山腳下的娘娘府,帝王嬪妃墓地的中間建了一個黃琉璃的明樓。這便是人們所說的“十三陵外又一陵”。

後來,這一帶有了一個村子,就是現在的鑲紅旗村。

傳說到了清乾隆年間,有一次,乾隆出遊來到了娘娘府。正行走間,有位大臣忽然上奏道:“陛下,我看這一帶有帝王之氣。”乾隆信以為真,大驚失色,忙對左右說:“篡位的明景帝陰魂不散,這裏還要出帝王,這便如何是好?”於是有人上前獻計:在金山腳下修起八個土台子以鎮龍氣,人稱“八把龍釘”,意思是將這個地方釘住,便不會有人篡位了。後來,這裏果然修起了八個土台子。

第二十四節 人間仙境龍門山

龍門山頂峰珂婁埠海拔576.6米,在山東泗水縣西北16千米處。

龍門山曆史悠久,文化淵遠,龍門山的花草樹木鮮活靈氣,龍門山的山石水泉秀麗壯觀,靈光寺,社稷壇,明朝鄒平七王陵將軍墓,赤龍潭、故事井、白雲庵、醉白池、碧波泉、試劍石、經書岩等頗有來曆;如龍門靈霧,聖祖神光,鯉魚跳龍門,劉海戲蟾蜍,更是膾炙人口,廣為流龍門山傳,正是一個勝景一幅畫,一段典故詩一篇。

此山丹墀桂柏茂密花果園池,潺潺綠水長流,朝朝不斷。如此栲栳老崮山,層層峰巒,重重瑞氣,處處崎嶇,龍噴紫霧,虎吐化風,龍旋虎達,雲生田野霧八方,東有蟠龍伏虎,山有石城古寨,接連王母仙山,層層瑞氣祥雲,西有白虎鳳凰山,白雲出岫,霧照峰巒,南有赤龍潭,滔滔綠水不斷,深淵東北翠山連接秀靈台,此乃聖境之地,興王發祥之地,雲過龍門口則雨,靈驗至極。

靈光寺始建於漢代永平年間(60—75年)曆晉、隋、唐、宋、元、明代,原名龍山寺,相傳東晉317—420年時,達摩神光聖祖常來龍門講經傳法,此年十月初五日,神光祖師講經時,佛祖顯靈,金光萬道,遍山彤紅,耀眼輝煌,故得名靈光寺。

無怪乎唐朝大詩仙李白登臨龍門山並留戀此地,在泉林李白莊居住十幾年誦詩讚頌:《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醉別複幾日,登臨遍池台,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東徂徠。飛蓬各自運,且盡手中杯。

明朝大詩人張祚泗地十景詠《龍門靈霧》:西北雙峰插泗濱,蒸蒸雲氣似龍津。

甘霖早慰蒼生望,枯槁先回萬象春。

如此仙境勝地,引出了一個真實的傳奇故事。

相傳,元朝末年,此龍門山靈光寺來了位雲遊僧,每到飯時,就從角門裏溜進寺院,隨同眾和尚吃飯,吃過飯就大搖大擺往外走。經過數日被靈光寺班首發現並彙報住持慧明方丈,慧明方丈便派班首跟隨雲遊僧,一直跟到寺東的石城古寨,蜷曲著身子在舊鍋殼框裏露宿。此雲遊僧眼望滿天星鬥,月牙彎彎,心緒萬千,隨口吟詩《江山》:天做被來地作氈,星辰日月伴我眠,有朝一日翻個過,一腳蹬倒舊江山。

班首一聽大吃一驚,這人口氣這麼大,必不是凡人,急忙返回寺院,稟報方丈,慧明方丈更是愕然,連夜親請雲遊僧回寺院居住。慧明方丈一看雲遊僧,天庭飽滿,地閣方圓,談吐文雅,舉止大方,是帝王之相。此僧自稱姓赤,名重八,孤身一人走天下,雲遊八方,四海為家。

此靈光寺自來了重八和尚後,祥光護繞,瑞靄常現,香火特旺。一天晴空萬裏,慧明方丈與赤重八一同觀山覽景,但見群山青青,河水彎彎,寶塔尖尖,直衝藍天,赤重八萬分高興,信口誦下詩《天下》:寶塔尖尖似管筆,五湖四海水研墨。

晴日鋪上藍天紙,寫遍天下萬年冊。

慧明方丈連聲唱彩,拍手叫絕,當即令執事取來筆硯,請重八和尚把此《天下》詩連同在鍋框子裏夜吟《江山》詩都題在靈光寺院牆上。

後來才知道,赤重八雲遊僧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