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璧人站在一處,不僅僅是賞心悅目,更有無言的氣勢,令人不敢多看。
下麵有部分大臣是早先在西北時喝過他們喜酒的,此情此景下忽然想起當初見二人身著喜服並肩而立的模樣,記得那時候他們就隱隱顯現出傲人的氣勢,忍不住感慨,這或許就是命由天定。
賀翎目光微垂,見蕭珞隆起的腹部在厚重禮服的掩蓋下幾乎看不出形狀,微微覺得有些遺憾,不過一看他長身玉立的模樣,又忍不住高興,忙牽起他的手,緊緊握在自己手中。蕭珞感受到他掌心的幹燥溫暖,回握他的手,收緊力道,側頭朝他看了看,眼底浮起明顯的笑意。
吉時一到,二人拾級而上,並肩站在高台之上。賀翎受皇帝印綬,蕭珞受金冊鳳印,二人身形挺拔,俯視群臣,麵容威嚴。
“今朕順承帝業,始登大寶,必遵父教誨,上順天命,下合人心,廣納諫言,勤政愛民,盡心治國。今遵父皇為太上皇,母後為皇太後。冊封發妻蕭長珩為賢逸皇後,免麵聖跪拜之禮。”
底下群臣聽得愣住。
蕭珞神色平靜,心口卻驀然跳得有些快。
賀翎目視百官,未作停頓,接著道:“願眾卿盡職恪守,共扶社稷,惟神饗祚於國家,永綏四海,必使朕之江山與天地齊壽,日月同輝!”
話音一落,群臣立時山呼跪拜。
頒布詔令、冊封皇後、祭告宗廟,一切都有條不紊而隆重地進行著。
賀翎與蕭珞執手,由兩側內侍攙扶著朝龍椅走去,如今即將坐上龍椅的不再是孤家寡人,因為龍椅旁邊已經添置了另一張同樣大小與製式的鳳椅,自然是為蕭珞準備的。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蕭珞看著麵前緊挨在一起的兩張寶座,心底微起波瀾。
進京之後,他一直居於後宮,刻意沒有過問冊封一事,更加不曾主動問及政事,並非他不想問,而是覺得冊封一事沒有必要多問,過問政事則不合時宜。他心知賀翎看重自己,也聽聞了他在朝堂上對群臣所說的話,可此時親眼看到與心裏知曉竟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蕭珞微垂眼睫,指尖傳來輕微的摩挲,將他心尖上的顫動漸漸撫平。賀翎捏了捏他的手,走到禦座前緩緩鬆開。二人轉身,長手輕揚,掀袍入座,麵容平靜地接受四方朝賀。
至此,賀翎正式登基為帝,蕭珞則成為史上首位男皇後。
******
賀翎登基後首次朝議,就是與蕭珞共同出現百官麵前的,百官聽得內侍的聲音,原本以為是自己聽錯了,可一抬頭看到上方的鳳座依然擺在那兒,終於知道自己的耳朵不曾出問題,不由齊齊愣住,等到賀翎與蕭珞坐下才堪堪回神,連忙下跪叩首,心頭卻疑雲頓起。
蕭珞一直不曾開口,隻是目光淡淡地看著底下眾人麵色不一的反應,他不需要爭奪權力,但也不希望自己被困縛於後宮院牆之內,賀翎的安排隱隱在他預料之中,卻還是令他動容不已。對此,他選擇毫不扭捏地欣然接受。
賀翎命百官平身,也不開口,隻是饒有興味地打量起各人的反應,大殿中一時寂靜得落針可聞,莫名地給朝臣增添了無形的威壓。原本在前朝就暗中支持蕭珞的舊臣倒是暗自欣喜,其餘人雖然極力掩飾,卻還是藏不住各自不同的神色變化。
賀翎看夠了,收回目光,緩緩開腔:“今日起,皇後將與朕一同早朝,共議朝政。”
雖然已經猜到了七八分,可聽他這麼說出來,百官還是忍不住麵色大變。當即就有人站出來,拱手諫言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賀翎想不到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竟然是賀家的人,不過想了想這倒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蕭珞的身份擺在那裏,不是普通世家大族出來的公子,而是前朝皇子,更不是一名普通的婦人,而是滿腹經綸、懷有治世之才的男子。
賀翎明知故問:“為何不可?”
“這……”反對的人心裏有一套說辭,卻礙於蕭珞在場,不好當麵講出來,迅速思量斟酌了一番,連忙回道,“後宮不可幹涉朝政,這是曆朝曆代的規矩,皇後殿下本應統管後宮之事,而不是以親近的身份影響陛下決斷,後宮幹政於江山社稷恐有不利啊!”
蕭珞靜靜地看著他,嘴角微微勾起一絲笑意,卻並不冰冷,他知道自己的身份頗為尷尬,此事不便開口,也就任由賀翎去說了。
賀翎看著此人,並不急著反駁,而是往底下巡視了一圈:“眾位愛卿,還有哪些有異議?不妨一起提出來。”
見他態度毫無氣惱之象,下麵的臣子頓時增添了些底氣,很快就有半數人出列,各陳其言,那些理由雖然聽起來五花八門,可究其根本都差不多,無非就是後宮幹政有弊無利,更有人將曆史上的慘痛教訓搬出來,言辭懇切,就差涕零當場。
賀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