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節(1 / 3)

的孽,這仇恨應該記在日本人身上。他默默的盤算警察署能不能拿出點糧食救濟他們,因為警察署的庫房裏有很多富餘糧食,這都是軍糧,是一般老百姓吃不到的。

羅正林上班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違反禁令,開倉濟民。他給後勤處長張巨彬打電話,讓她把庫房門的鑰匙帶上到這裏來。

張巨彬來到了他的辦公室。羅正林說:“你去查一查,咱們庫房裏有多少糧食,白麵多少,大米多少,其他的糧食有多少。”張巨彬說:“我已經查過了,庫房裏的糧食起碼夠警察署八千人吃一年的。”羅正林問:“怎麼這麼多糧食?”張巨彬說:“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咱們警察署正式編製是八千四百多人,實際上才四千五百多人,領糧食是按八千四百人領軍糧,可吃飯的卻是四千五百人吃飯。這中間吃的是近四千人的空缺。這都是王秀敏的功勞,她幫助咱們囤積了三千噸白麵大米。”

羅正林說:“現在北平城裏的老百姓已經餓殍遍野,饑寒交迫,主要是沒有糧食吃,很多孩子已經餓死了,可我們的庫房裏的糧食都招了耗子。能不能拿出點糧食救濟一下?”

張巨彬說:“這恐怕不能,日本人有限令,軍糧怎麼能發給老百姓呢?這要是查出來,還不被槍斃?”

羅正林說:“你看能不能這樣,把庫房裏多餘的白麵大米轉移到其他地方,在別的地方偷著讓老百姓去領。在領糧食時,讓他們都把戶口本兒帶上,做個記號。我們發放的人都帶上紅十字標誌,有人看見了,就說是國際紅十字捐助的救濟糧。”

張巨彬說:“北平城二百萬老百姓你救急得過來嗎?這分明是跟日本人唱對台戲,日本肯定會幹預的。咱們庫房的多餘糧食隻夠北平城老百姓吃一天的,怎麼分配呀?”

羅正林笑著說:“北平老百姓人人有份兒那是不可能的,怎麼分你就不用管了,我自有辦法,你隻管把糧食轉移到指定的地方就行了,剩下的我去辦。”

羅正林苦思冥想,把糧食轉移到什麼地方合適,這個地方即離老百姓近,又不被日軍檢查到。他想起了一個地方,那就是西城的西四大教堂。光著一個地方還不行,還要在南城有個發放點,他又選中了老百姓比較集中的居民區天橋百貨商場的大庫房。

有了這個簡單的思路,具體實施還得需要組織幫忙。通過王佩珍的聯係,得到組織答複是,你隻要把糧食送到地方,其他的就不要管了。

第二天,羅正林與張巨彬一起看了庫房裏囤積的糧食,然後又開車到了西四大教堂。西四大教堂裏白塔寺不遠,進去後,發現大教堂裏空空蕩蕩,裏麵的牧師是美國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日本人抓了起來,目前沒有人管理,也沒有日本人給站崗,這裏能裝下一千噸糧食沒有問題。他們來到南城的天橋商場大庫房後,更是比較滿意,周圍都是老百姓的住宅,很安全,又沒有日本人居住。

北平市委同意了在這兩個地方作為分發糧食的集聚地,但是怎麼發放,市委還需要有個研究過程,等一切方案確定以後,再把糧食運過來。

本川顧問知道了羅正林在偷著把糧食轉移的消息後,到了他的辦公室。羅正林給他講了北平市民目前的艱難處境,本川說:“你公開的發放軍糧是死罪,查出來你就活不成了。我給你出個主意吧,你就說警察署的糧庫漏雨,有的糧食都快發了黴了,調到其他地方散散風,進行烘幹,已經發了黴的分給一部分老百姓。我給你開個證明,保你沒事。”

羅正林按部就班的準備汽車,招來了搬運工,把糧庫裏的五百噸大米和六百噸白麵分十輛汽車運往西四大教堂和大庫房。為了防備萬一,羅正林給每輛汽車都貼上軍用模樣的通行卡片。整整運了十個晚上,兩個儲糧的地方都塞滿了白麵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