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節(2 / 3)

王秀敏一邊抱著羅正林一邊說:“欠著!欠著!滾一邊去!”

本川板著麵孔說:“過河就拆橋哇?想男人想瘋了!”

本川和兩個女警員到裏屋去了。

羅正林說:“你怎麼這樣了?我這樣你別這樣呀?”

王秀敏說:“我做噩夢說你被人家推到了河裏給淹死了,我經常半夜夢見你被人害了。”

王秀敏隻是一時的精神失去控製,一旦她依靠的人來到身邊,一切就煙消雲散了,一切就恢複正常了。

在羅正林妙峰山整風的時候,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正在進行這種大的權力大調整。齊興遠通知羅正林到治安總署開會,其實是與羅正林和齊風林緊急商量麵臨的困境。但是羅正林不在警察署,他知道羅正林向他請了假,說陪著王秀敏到一個地方休養身體,可就是忘了問他在什麼地方,所以怎麼聯係也聯係不上,都快把他急死了。

王克敏早就有除掉齊興遠的打算,不光齊興遠一個人,他要把自己多年的親信安插到華北政務委員會裏來,不把自己的對手整掉,自己的人怎麼上來呀?尤其是王揖唐的人更要整下去,餘晉和是建設總署督辦,周侃是教育總署督辦,尤其是齊興遠即是治安總署督辦,而且還是內務總署督辦,這都是王揖唐的人,必須趕出政府。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王克敏向南京提出了改組華北政府的方案,說是為了建設華北經濟,建立後方基地,必須要重新改組以適應現實的總方針,王克敏改組政務委員並不是開會決定,而是事先擬好了名單,報汪精衛同意後,再名正言順的宣布要開會了,重新選舉新的委員。他把以前的製度作了改變,取消部分總署的稱呼,有的總署不變,有的改為廳。這時的組織機構就發生了悄然變化,原內務總署改為總務廳,財務總署改為財務廳,原教育總署不變,原建設總署改名叫公務總署,治安總署改名為綏靖總署。1943年11月11日,汪精衛批準了這個改革方案:

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由王克敏、王蔭泰、汪時璟、王謨、蘇體仁。委員長是王克敏,總務廳長官是王蔭泰,綏靖總署督辦杜新,經濟總署督辦汪時璟,農務總署督辦王蔭泰,教育總署督辦王謨,公務總署督辦蘇體仁。在這個改組方案中齊興遠、餘晉和、周侃被免職。其實餘晉和和周侃被免職並不是王克敏的本意,驅除齊興遠出政務委員會才是他的真心。

王克敏的改組方案齊興遠有預感,但他沒有想到王克敏以改組委員的名義在會上不容開會討論,直接宣布任命。齊興遠拒絕簽字,後經王蔭泰說服,齊興遠隻簽了齊燮兩個字就揚長而去。從此齊興遠退出了曆史舞台,離開北平去了天津過起了寓公生活。這個在華北最大的治安軍也就是偽軍總司令,幫助日本侵略者統治華北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咒罵,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被王克敏排擠出了偽政權也是罪有應得。

潛伏在王克敏身邊當政治秘書的王澤民已經把齊興遠將淘汰出華北偽政權的消息送了出來,非常可惜,當時我黨在進行整風和審幹運動,消息到不了羅正林這裏,不光齊興遠急,王澤民急,最著急的是齊風林。

齊風林得到準確消息後,與齊興遠商量。他們叔侄倆垂頭喪氣,想不出挽救的任何方法。他們急需羅正林出主意能夠挽救危局,找不著羅正林,齊鳳林想動用警備隊的武裝力量,可是又不敢,他們沒有羅正林這個魄力。等羅正林回來了,齊興遠已經被拿下了。

齊興遠的被罷免,對羅正林這個情報站起到的影響太大了。羅正林正是依靠齊興遠的關係在北平站住了腳,這個保護傘沒有了,今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