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前命令暴風隊必須在天亮前趕到西山營地,暴風隊隊員撒開了腳步以強行軍的速度借著月光穿行於郊外的民間小路上,在天快亮時順利到達西山。
羅正林要龔前詳細彙報戰果,龔前已經做好了準備向羅正林彙報:
“根據我偵察員對現場的秘密調查,我暴風隊從十時戰鬥打響到十二時結束,日軍第三混成旅死亡四百二十八名,輕重傷八百六十三個;日軍第一師團死亡一百七十一名,輕重傷三百零一名,總計日軍傷亡一千七百六十四名。我方犧牲二十三名,輕重傷五十六名,總計傷亡七十九名。”
羅正林一拍桌子,站了起來:“怎麼這麼大的傷亡?你是怎麼計劃的?他們都是怎麼傷亡的?作為一名具體指揮者應該知道所有的傷亡都是計劃不周的結果,你說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傷亡?”
龔前想了想說:“有些失誤是我的責任,有些失誤我不負責任。首先第一條,我沒有事先料到第一師團能這麼反應迅速的支援,以至於當時分兵對抗,分散了繼續擴大戰果的機會;第二條,暴風隊已經不是以前的暴風隊,有好多人都是第一次作戰,沒有經驗,遇到敵人反攻就害怕;第三條,這些傷亡都是在受到兩麵夾擊時臨時調兵造成的傷亡。我認為殲敵近兩千人自己傷亡不及敵人的百分之五,已經是戰爭史上的奇跡了,打仗不是一廂情願的,他們手也有槍。下次我會從最壞處考慮計劃的,盡量減少戰鬥的傷亡。”
羅正林說:“回去後觀察一下戰鬥後的反應,戰士的情緒怎麼樣,多從失誤中吸取教訓。人家打仗都是越打越精,你打仗是越打越粗心。”
本川對羅正林這個態度不滿意,認為他是在挑毛病。戰前多動員,戰後多鼓勵,才能充分發揮戰場指揮員的聰明才智。本川對龔前說:“知道自己錯在哪裏,這就是一名指揮員的素質,仗打得很好。你回去做善後工作去吧。”
龔前走後,本川對羅正林說:“你不是誇他是當代的常山趙子龍嗎?今天你對他什麼態度?勸將不如激將,激將不如勵將。打仗不傷兵那是在戲台上,現實中自己人不死不傷那是天兵天將。是的,這次比以前的戰役傷亡是大些,龔前說的也有道理。暴風隊的戰鬥力下降並不是他的責任,能征善戰的已經歸了張鳳軍。我建議對暴風隊要嚴加管理,要進行嚴格訓練。要做到以老帶新,提拔一些老戰士當幹部。人常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暴風隊也一樣,也需要吐故納新。”
羅正林笑著對本川說:“我這就是在使用勵將法,傷亡一個人我就批評他,以後他就會學會怎麼樣用兵不失誤。我要讓他學會愛惜自己士兵的生命,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這樣才能把他鍛煉成愛兵如子的將軍。”
本川說:“你這種方法會讓人垂頭喪氣的,會鬧情緒的。”
羅正林說:“不會的,龔前是一頭勤勤懇懇的老黃牛,他是我黨最優秀的指揮員,他不會挨了批評就鬧情緒。你不信下次的戰役他會想到各種不利因素,會製訂出非常科學的作戰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