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四章:試水【三】(1 / 1)

第一卷 第四章:試水【三】

靜梅讚成曉岩的觀點。可是,真的付諸行動了,她心裏總有一種漂著的感覺。她不是不相信自己的老公崔曉岩的能力,更不是認為“下海試水”的路子不對。隻是覺得前路渺茫,一顆心忐忑著,總也放不下來,無法安穩。不可否認,這些年,那些先富起來的人中,有知識分子中頭腦活絡,思想敏銳者,更有在農村人民公社,大集體,大鍋飯時期不能盡情發揮才智的“能人”。他們率先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他們搞買賣、開工廠、辦公司,成了改革開放做大受益者。

老百姓,在幾千年文明史的惠顧下,雖說也有過一些幸福安寧的穩定生活。然而,幾千年的沉浮歲月,滄桑正道。中國百姓吃盡了改朝換代,你爭我奪的苦頭,熬盡了人禍天災,生靈塗炭,血腥殘酷的艱難歲月。一路艱辛滄桑,沉浮跌宕而來的中華民族,究竟該以怎樣的姿態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生靈,應該以怎樣的姿勢去創造未來?未來的生活、命運在時代的造勢下,又會是怎樣的一個版本?

每一個不同的曆史時期,總會有人站在曆史的潮頭,引領時代之風帆,占盡時代之風流。曾幾何時,這個有著令人驕傲和自豪的發明和創造的民族,變得那樣的勢利和好吃了,以至使一些親戚朋友,街坊四鄰見了麵,最常用的問候語就是“吃了嗎?”因為在它曾經輝煌的曆史版圖上,忍受過太多的饑荒,曾曆過餓殍遍野,骨為食人為柴的悲慘一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因之老百姓對吃傾注了求生般的熱忱,以至於那些富裕起來的人們,變著法兒的花樣翻新地吃。吃的學問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不但研究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菜肴品種,更是發明了“猴腦宴”:將活猴固定在挖有洞孔的餐桌下麵,再把露出桌麵的猴腦袋固定好,鑿開猴子的天靈蓋,用湯勺挖猴子的腦漿吃。更有甚者,有商家引進了“人體盛”,據說是盛行於日本,把菜肴放在洗幹淨的美女胴體上食用。喝的,更是奇特,“富人”更是別出心裁,喝牛奶已經難以滿足他們吃盡人間所有,享盡人間“富貴”的欲望,便花樣翻新地嚐試人奶的味道。據說這樣的人非富即貴,一般人沒有這樣的雅興如此這般地研究吃的學問。

靜梅的內心翻卷著奇奇怪怪,連她自己也難以理得清的想法。

曉岩要下海,另謀出路,也是為了給自己尋找一條更為理想的生存之路,想把自家的日子過得寬鬆一些,不要一家三口擠在一間十幾平米的小房子裏度日月,至於更長遠的理想,暫時還沒來得及去想。若是富起來的崔曉岩也會那樣富於激情地研究吃嗎?靜梅搖搖頭,暗自歎道:這都是哪跟哪兒啊?崔曉岩不會跟那些爆發戶追求一個檔次的生存之道,他曆來主張把錢用在最該用的地方,他不是那種小富即安,或者驕奢無度的人物。

曉岩是看著周圍許多富起來的同輩們,闊房住著,靚車開著,心裏有點不平衡,自己在單位看不到前途的苦熬著,出頭之日無望,才決定要辭職下海的。也許他是想嚐試做老板、做富人的滋味?然而,社會的發展,窮窮富富,不平衡地向前推進,自古如此。否則,怎會有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名句?一千多年光陰荏苒,朝代一次次更迭,秦皇漢武,唐宋元明清,一路走來的艱辛,貧富差距的加大,致使朝野不穩,人心不古。“富豪”們揮霍無度,歌舞升平。在貧困線上掙紮,因為沒錢而輟學,因為沒錢而治不起病。窮人,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群體,能夠在改革了,開放了的時代,尋找到一條富裕起來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