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好多人家都吃不上飯,也讓她見識到何為苛政猛如虎。

這樣想來,她就覺得自己前世生活的時代簡直是天堂,不管是不是有貪官汙吏,至少老百姓能吃上飯,人人都能讀得起書,而且領導人們還是會想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讓每個人都幸福,那樣的地方對於這裏的人來說,不是天堂又是哪裏呢?

說起來自己家沒有被逼迫,隻是因為家裏沒有田地,又隻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才沒有臨上稅收,否則隻怕也是要破財了。

人果然是要惜福,記得以前自己也老是罵政府黑暗,也是批判那些貪官和官官相護,如今生活在這個時代了,才發現那樣的社會才是人過的生活,那時候真應該好好珍惜。

不過畢竟是死過一回的人了,自然也就能看開一些,所以即使心裏懷念之前的世界,楊思媛也並未因此氣餒,總想著隻要自己努力,總歸還是能過上好日子的,不管怎麼樣她還是帶著上一世的記憶而來,不至於像村裏其他人那樣一輩子就沒有離開過這大山,就算將賺錢的機會放在他們眼前,他們也不一定能識得。

就拿她采集的草藥來說吧,不過是路邊、岸頭、山上長的野草,到了她手裏卻變成能治病救人的草藥,還能作為一門生計來謀生,這就是她和這裏人最大的差別了。

村裏人愛跟風,她賣草藥,自然也有些人跟著她采,倒是把藥草的價格給降了下來,即使這樣對她來說損失並不大,因為除了一些常見藥草,她還會去山裏頭采比較不常見的,這樣的藥草往往比較值錢,又比較稀少,認識的人更是不多了,所以她並不擔心被人跟風,畢竟采藥也是一門技術活兒。

所以她完全不擔心自己在這裏的生存能力,雖然不能過上大富大貴的日子,但是想要做到衣食無愁還是能辦到的。

帶著對未來生活的希望,楊思媛和栓子開開心心準備著過年,山裏的日子固然貧窮,但是並不貧乏,剛進臘月的時候,村長就每家每戶地收錢準備入股做龍,當然實在拿不出錢的人家也可以不拿,隻是以後耍龍的時候要去勞動力的,不出錢也不出人來的人家,自然就不能分到耍龍的彩頭。

這一點上楊思媛倒也不小氣,按照規矩出了一份錢,這不剛到臘月二十五的小年,村長就來問栓子願不願意跟著出去耍龍,栓子作為小孩子自然舉不起龍燈,最多就是幫著收收彩頭,或者說幾句吉祥話,倒也不累。

楊思媛問了栓子的意思,小孩子自然是貪玩,一聽說能跟著龍出去耍龍,栓子自然是同意的,楊思媛又叮囑他一定要跟緊了耍龍隊伍,前往不要走丟了,才放心地將栓子交給村長帶走。

說是耍龍,其實真正耍龍要過臘月三十,不過一般在臘月二十五左右龍就要出門遊遊了,主要是挨家串戶地討彩頭,等到了初一才去鎮子裏,好幾條龍一起舞,那時候才是真正熱鬧的時候。

到處都是煙花和舞龍,還有彩船和蚌殼精、踩高蹺這些民俗活動,過了初一就要等到十五元宵節才能這麼熱鬧了,這時候很多人都會去鎮上看熱鬧,有些條件好的村子還會搭戲台唱大戲,於是各村的大人孩子都會乘著貓冬休閑的日子趕各村的社戲,也是熱鬧非凡。

楊思媛對這些倒不怎麼感興趣,主要是她完全聽不懂戲台上的人唱些什麼,前世她也聽一些戲曲,不過那是有字幕,至少除了耳朵享受,還能大致知道對方在唱些什麼,講的是什麼故事,可是這個時代別說是字幕了,什麼都沒有,她隻能雲裏霧裏啥也聽不懂,再加上趕戲的人多,又沒麥克風,完全靠人吊嗓子,遠了隻怕是連對方的聲音都聽不到,隻能看個人影,這對楊思媛來說根本就是浪費時間。

所以陪著李老太趕過一兩次後,楊思媛是死後都不肯再去了,除非是去賣幹果,那時候是秋天剛過,楊思媛在山上撿了不少幹果,什麼核桃啊、栗子啊、梧桐子、香榧子、鬆子等等這些東西,於是都曬幹了儲存起來,想著平時可以炒出來當個零嘴。

於是有次李老太又來邀楊思媛看戲,楊思媛突發奇想就去炒了不少,然後又拿了個小竹筒,提著個籃子就跟著李老太一起去看戲,李老太去看戲了,她就滿場子晃悠吆喝著賣吃的,還真不成想讓她賣了不少錢,差不多有二十多文,樂得她嘴都笑開了。

李老太知道後,還說她是個小錢精,連這個賺錢的法子都能想到,後來再去就有人跟風了,賣吃食和茶飲的人也多了起來,楊思媛又不愛看戲,見生意競爭激烈,就沒有再去了,安心在家裏偷得浮生半日閑。

至於這耍龍,她倒沒有經曆過,不過也被栓子央著初一的時候一定要去鎮上看龍舞,而原本合夥買牛的人家也都約好了,到時候就坐牛車去鎮上熱鬧一番,一年到頭也就過年幾天熱鬧一些,自然沒人想敗這個興致。

(配角都走開,我們的男主終於要出現了,請大家期待著楠竹的到來)

正文 第五十七章 節 陌生人

栓子走後,家裏又隻剩下楊思媛一個人,想著過年還需要炸一些油豆腐,於是楊思媛找出之前收藏的豆子,拿了個篩子倒了小半袋,搬到屋前的場子上挑揀挑揀,這天的天氣很好,太陽高高掛在天上,但是並不曬人,照在人身上暖暖的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