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愣:“何太醫,你見過我母親?”
“豈止是見過,太熟悉了。”何太醫的臉上有一種迷惘,望向李嫣的眼神充滿了懷疑:“她是我母親的記名弟子。你用茭白做糕點給太後娘娘吃,是不是從小聽你母親說過這些食物的藥性?”
李嫣的身子微微搖晃了下,突然覺得額上有冷汗涔涔而出,幾縷頭發粘在上邊,似乎伸手便能擰出水來。她沒有看何太醫的眼睛,隻是低著頭道:“是,家母自幼便教了些粗淺的土方兒。”
“你長得和你母親有幾分相似,而且也和她一樣聰明。”何太醫點了點頭:“若是你還想多知道些藥理,你可以到我那裏去取幾本醫書來看看,這樣也能更好的侍奉太後娘娘。若是你入了她的眼,指不定就能將你一路提升上去。”
“謝謝何太醫指點。”李嫣深施一禮,順手擦去了額頭上的汗,一身輕鬆了許多:“既然如此,嫣兒現在便跟何太醫去取醫書。”
取了醫書回到長寧宮,日頭已經逐漸的往西邊斜去,不再是那般火辣辣的烤著路上的行人。推開雕花宮門,守門的內侍看見她,笑著點頭道:“李嫣,你總算回來了,太後娘娘剛剛還在念叨著你呢,說你怎麼送何太醫竟去了這麼長時間。”
李嫣朝他笑了笑道:“我跟著何太醫去太醫所取了幾本醫書,以後自己多看看,你們有些什麼小毛小病的我便能給你們瞧瞧了。”
那內侍聽了這話直搖頭,扯著嘴隻顧笑:“若是吃了你開得藥,那病說不定倒從三分變成七分了!”抬頭看了看大殿那邊,他推了推李嫣:“快過去罷,太後娘娘正在大殿裏等著你去回稟呢!”
踏入大殿,李嫣就感覺到一道慈愛的眼光落在自己身上,抬起頭來便見太後娘娘正笑眯眯的看著她:“嫣兒,怎麼便去了那麼久?”
李嫣向保太後行了個禮走過去,將兩本醫書遞到她手裏道:“我方才跟著何太醫去了太醫所,問他要了兩本醫書。我準備自己好好琢磨著,以後說不定也能派上用場。”
保太後的目光落到那兩本書上,那是兩本很古舊的書,頁麵都有些發黃,頁腳有些微微的卷起,可上邊卻沒有亂塗亂畫的痕跡,顯見得書的主人很珍惜它們,保存得非常好。她想到了方才梁公公向她回稟的,何太醫誇獎李嫣用茭白做得糕點對她的身子極好,不由得也眉頭舒展開來:“嫣兒,你好好學著,何太醫都誇獎了你,說不定你在這方麵真有慧根,還能學出點名堂出來。”
李嫣畢恭畢敬的應了一聲“是”,然後接過那兩本書,轉身放去自己房間裏。保太後見著那纖細的身子消失在門簾後邊,輕輕的歎了一口氣:“嫣兒飛快就得九歲光景了,這時間可過得真快,一眨眼兒似的,瞧著她又長高了一大截兒。”
候在一旁的梁公公也是滿麵堆笑:“可不是呢,看著李嫣姑娘風吹夜長似的,來長寧宮才半年,就高了快一個頭了!誰見著都會說有十來歲了,可不像個還沒滿九歲的小丫頭!說實在話,那些十多歲的,誰又及得上她心思縝密?”
保太後點了點頭道:“這話可不假!”望了望那幅尚在搖晃的門簾,她沉吟著道:“梁公公,你方才聽得的那消息可是真的?不會是流言罷?”
梁公公彎了彎腰,遲疑著說:“這個……該不會有假罷?李嫣也該知道的,似乎她還帶了何太醫去過東宮那邊了。”
“嗯,那我問問她便知了。”保太後對梁公公微微頜首道:“你且先去安排下晚膳,這裏有芳晴和李嫣陪著我說說話便是了。”
李嫣從內室出來的時候覺得氣氛似乎有些不對。屋子外邊的日光已經沒有照到大殿上來了,雕花門窗都緊閉著,一絲風兒都沒有透進來,整個大殿有一種很奇妙的氣氛。這個時候還沒有點上宮燈,黃昏的餘暉隻是在窗戶外邊閃現,大殿裏有著一種晦澀不明的微光。保太後正端坐在她最喜歡的靠椅上,背後塞了個大大的絲綿軟綢枕頭,芳晴姑姑正在用手輕輕給她按摩著肩膀,太後娘娘發髻上垂下的流蘇不時的在空中飄蕩著,好像在跳著一支說不出名字的舞蹈,那金玉相撞的聲音極其細微,卻又分外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