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懷鄉,一路上,想憶這幾年種種際遇,張愛玲悲從中來。她給宋淇夫婦的信上說:“別後我一路哭向房中,和上次離開香港的快樂恰巧相反,現在寫到這裏也還是眼淚汪汪起來。”其中酸楚,透過這字裏行間,可以深切地感知。
彼時,張愛玲已經芳華不再,時年35歲。
35歲的年紀,對於女人來說,真的已經不再年輕,但如若擁有甜美圓滿的愛情,這個年紀的女人正值怒放年華。可惜,張愛玲過早地萎謝了,與胡蘭成那場如煙花般絢爛,又如煙花般寂冷的愛情,讓她陷入厄運中,一次次被迫遠走他鄉,這樣的痛苦,足以讓張愛玲難有歡顏。
女人的花期是短暫的,愛情是女人最隆重的花事,珍惜芳華謹慎地投入愛,鄭重地對待自己的選擇。若是知覺所愛的男人愛得太隨便,忍痛也要絕然離開,小傷易愈,大傷難醫,萬不可拿著自己終身幸福去賭,你真的輸不起。
張愛玲在海上顛簸的旅途中,看著蒼茫的大海,撫著已被歲月蠶食的臉,心底的痛也如這海潮般起伏難定。原本向往寧靜富足生活的她,終是難圓簡單的夢,她的人生已經麵目全非,如這幽深的海,暗流激湧、險象環生,而生活的船槳,已經因那場錯愛遺失了,她無法左右前行的航向,她被拋棄在前途茫然的路上踟躇而行,再多悔恨,已是枉然……
到了美國後,張愛玲住進了專為有才華的藝術家提供免費住宿和創作條件的文藝營,認識了她生命中第二個男人賴雅。
賴雅是德國移民的後裔,17歲就讀於賓州大學文學專業,後入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在麻省理工大學任教,後來又辭去教職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與張愛玲相遇時,賴雅64歲。
也許張愛玲骨子裏真有戀父情節,缺少安全感的她需要靠年齡的差距補足幼時心理的缺憾,也或許是賴雅的溫暖讓一路淒風冷雨的她有了安靠的需求,更或者經曆了胡蘭成那段刻骨而悲傷的戀愛,她對愛情已經徹底絕望。總之,這次,她輕易就接受了賴雅,不久,兩人就住到了一起。
一個人走太久,會孤單,會無助,想要找個人依靠著取暖,可事與願違,張愛玲和賴雅共同生活了不久,賴雅在麥克道威爾文藝營的期限到了,他得去紐約州北部的耶多文藝營。離別不久,張愛玲發現自己懷孕了。
這是張愛玲的第一個孩子,大齡有孕,張愛玲心中充滿喜悅,她滿懷希望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賴雅,可是,沒想到習慣了無牽無掛單身生活的賴雅卻堅持不要這個孩子。張愛玲痛苦萬分,不知道怎樣麵對這尷尬的局麵,她不得不承認,她的生活變得一團糟,拮據的經濟條件讓她根本無力獨自撫養這個孩子,當賴雅提出跟她結婚,但要打掉孩子的要求時,她無奈地同意了。
去國懷鄉,一路上,想憶這幾年種種際遇,張愛玲悲從中來。她給宋淇夫婦的信上說:“別後我一路哭向房中,和上次離開香港的快樂恰巧相反,現在寫到這裏也還是眼淚汪汪起來。”其中酸楚,透過這字裏行間,可以深切地感知。
彼時,張愛玲已經芳華不再,時年35歲。
35歲的年紀,對於女人來說,真的已經不再年輕,但如若擁有甜美圓滿的愛情,這個年紀的女人正值怒放年華。可惜,張愛玲過早地萎謝了,與胡蘭成那場如煙花般絢爛,又如煙花般寂冷的愛情,讓她陷入厄運中,一次次被迫遠走他鄉,這樣的痛苦,足以讓張愛玲難有歡顏。
女人的花期是短暫的,愛情是女人最隆重的花事,珍惜芳華謹慎地投入愛,鄭重地對待自己的選擇。若是知覺所愛的男人愛得太隨便,忍痛也要絕然離開,小傷易愈,大傷難醫,萬不可拿著自己終身幸福去賭,你真的輸不起。
張愛玲在海上顛簸的旅途中,看著蒼茫的大海,撫著已被歲月蠶食的臉,心底的痛也如這海潮般起伏難定。原本向往寧靜富足生活的她,終是難圓簡單的夢,她的人生已經麵目全非,如這幽深的海,暗流激湧、險象環生,而生活的船槳,已經因那場錯愛遺失了,她無法左右前行的航向,她被拋棄在前途茫然的路上踟躇而行,再多悔恨,已是枉然……
到了美國後,張愛玲住進了專為有才華的藝術家提供免費住宿和創作條件的文藝營,認識了她生命中第二個男人賴雅。
賴雅是德國移民的後裔,17歲就讀於賓州大學文學專業,後入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在麻省理工大學任教,後來又辭去教職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與張愛玲相遇時,賴雅64歲。
也許張愛玲骨子裏真有戀父情節,缺少安全感的她需要靠年齡的差距補足幼時心理的缺憾,也或許是賴雅的溫暖讓一路淒風冷雨的她有了安靠的需求,更或者經曆了胡蘭成那段刻骨而悲傷的戀愛,她對愛情已經徹底絕望。總之,這次,她輕易就接受了賴雅,不久,兩人就住到了一起。
一個人走太久,會孤單,會無助,想要找個人依靠著取暖,可事與願違,張愛玲和賴雅共同生活了不久,賴雅在麥克道威爾文藝營的期限到了,他得去紐約州北部的耶多文藝營。離別不久,張愛玲發現自己懷孕了。